生产一张最普通的桌子需要多长时间?按照传统生产流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但在深州市圣奥办公雄衡产业园(一期)板式家具生产车间内,这个答案却被完全“颠覆”——采用先进的智能柔性生产线,最快仅需90秒就能完成全部工序。
智能柔性走上生产线,会给生产力带来哪些质的飞跃?10月1日,记者深入深州圣奥生产车间一探究竟。
步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高速运转的智能生产线,以及在其辊道上整齐有序行进着的各式板材。这些板材会按照系统提供的数据,自动开料成客户需要的板件尺寸,随后在封边、钻孔、分拣、包装的流程中来回穿梭,最终“蜕变”为家具组件。
流畅的生产工艺背后,一张张二维码成为了串联整个生产线的“钥匙”。产业园生产总监刘建堂为我们揭开了二维码背后的“秘密”:原来,车间内的整个智能柔性生产线主要由自动上料贴标机、自动接料机、封边设备、运输装置等组成,可一次性连续自动完成上料到下料多个工序。自动上料贴标机是整个工序的开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你看,这些板材通过这台设备后,身上就多了这么一张白色的二维码标签。这些二维码犹如它们的‘身份证’,设备通过识别它们获取信息,然后自动调整机器动作,调用和启动加工程序,确保每件产品都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刘建堂的介绍,接下来的封边、打孔等各道工序次第呈现,实现板材的批量化生产。
“‘玩转’智能柔性生产线,基点在‘大脑终端’。”刘建堂指着数据中台终端大屏介绍,“它是实现产品全流程可控、可视、可管理的关键。”这张大屏实时滚动显示整个车间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和订单完成情况信息,就连加工状态也一目了然。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这就要求我们制造业企业不断深化智能制造应用,推动家具制造向附加值较高的终端消费品延伸。”在深州圣奥板式厂厂长侯为胜看来,人工智能+数字化应用确实大有可为。“引进智能柔性生产线、数据中台终端可大大提升产品生产能力,降低不良率,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以生产一张最普通的桌子为例,这儿最快仅需90秒就能完成全部工序,且一次合格率高达99.5%以上”,侯为胜说,今年上半年,公司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了30%,订单量也逐月攀升。
圣奥办公雄衡产业园是知名办公家具生产企业圣奥集团“依托雄安、布局北方”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其软体家具生产车间、钢制家具生产车间于去年10月建成投产,板式家具车间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后续其他车间也在加紧施工中,生产技术水平目前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位置。
“在‘智造’这条路上,我们仍在不断探索中。”生产总监刘建堂介绍,深州圣奥为此专门成立了专职自动化部门,研究智能制造、设备连线、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技改、工装夹具研发等,目前已成功申请多项专利。对未来,刘建堂信心满怀,“深州圣奥将持之以恒加大科研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含智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