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想法,或曰愿望,那个愿望在我心中存在了多少年了:此生一定要去到那里!但终因工作和各种事务未能成行。最近,这个想法愈发强烈。


在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自秦时起,历代帝王把它当做封禅、祭祀之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趋之若鹜。现代的人们对它更是乐此不彼,以至于大晚上的攀爬到山顶,忍受劳累、困乏、饥饿、寒冷,就为那渴盼的辉煌一刻。


去年登香山时,曾对自己说:以后就不爬山了。一方面是因为爬过几座山,爬山的感觉及山上的风景大体相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爬山毕竟是一项考验人的体能之举,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年龄渐长。今年4月,曾在五岳之一的恒山脚下望了一眼山顶,心说:不过如此,就没有上山。5月的一个周末,终于,又忍不住有了出行的冲动。


出行,是我强烈的渴盼。一次出行归来,又渴盼下一次,走遍世界曾是我年少时的梦想。以前的出行,总是利用出门办事或走亲戚的机会。而这次出行的冲动,是在旅行付诸专项行动的开始,首选之地就是我一直想去、而多年未能成行的地方——五岳之尊泰山。


对我来说,去泰山可谓浩浩荡荡,因为,这是我们夫妻唯一一次同儿子一家和女儿两口子两辆车、共八口人,自组家庭团一起去的。难得一家人达成一致去往一个目的地!


傍晚时分,驱车赶往泰安,在泰山附近的宾馆住下。第二天天不亮就醒了,逐一敲打孩子们的房间,催促其起床,迫不及待地想赶往那多年之盼处。


终于来到泰山脚下,抬头仰望,不禁惊叹:泰山巍峨峻拔,直插云霄,气宇不凡!


泰山矗立于齐鲁平原之上,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险峻,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我们从泰山脚下乘大巴车前往半山腰的中天门。


车子在山间绕来绕去,向上行驶。我美美地享受着映入眼帘的风景:山峰层峦叠翠,山势高低起伏。山峰之间互相交错,覆盖着绿色的植被,错落有致……


到达中天门,下了大巴车后,对自己发问:到了泰山不登山还有什么意义?便打消了原来的乘缆车上山以免登山之苦的想法,全家老少一致赞同。


泰山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2000多年来,不仅皇帝在这里祭祀,名人雅客也在这里赋诗作画,给泰山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因而更加有名了。难怪人们登泰山后,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慨叹。


一路攀爬,一路饱览沿途自然风光,一路欣赏人文历史景观。


引人注目的是山路两边的石刻。有的是一整篇文章,有的是一首诗词,有的是名句。书写各有特色,龙飞凤舞。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咸集,可谓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


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主要为寺庙)、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


一路攀爬,一路气喘吁吁。阶梯陡峭而漫长,走完十八盘后,已是汗流浃背。


终于到达了南天门,在开阔的天街上,长长地舒了口气,悠哉游哉地坐着,拿出在天街集市上买的泰山美食大快朵颐起来。


之后,回望起山下风光。俯瞰被自己甩在下面的山体,顿时有一种把山征服了的感觉。那挑战自我、打破极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只要生命允许,我会一直登山。


距离顶峰玉皇顶不远了,待家人陆续到齐后,我们一同登上玉皇顶。


在玉皇顶的孔庙,不禁发思古之感叹。东周文人孔子曾在此眺望吴国。一生不得志的他,肯定是想去那里看看能不能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当然他是看不到吴国的,只能朝那个方向望望。不过,他发出的那句感叹却留了下来,“登泰山而小天下”。


而唐代诗人杜甫写泰山的豪言壮语更为有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代写泰山的诗文不胜枚举,如孔子的《丘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皆为传世名篇。


幸亏买了登山杖,有了登山杖的助力,再加上时而在沿途小憩,才终于有了对登山过程的享受,才终于到达顶峰!


登山是对过程的享受,那是一种独特的、难以言表的体验。而登顶后,更是令人欣喜若狂。登山的过程与结果,使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滋养,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机会去探索和体验自然!


作者:李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