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日报》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 (National Vision, Local Action)高端访谈栏目,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地方特色实践。近日,记者专访了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详细解读河北省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5月23日头版刊发相关文章,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专访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请问河北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倪岳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去年5月亲临河北视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正在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承接疏解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在住房、薪酬、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方面细化配套措施,努力使疏解人员最为关心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加快建设,4所疏解高校全部开工,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用正在加快显现。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围绕打造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谋划推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疏解高校协同创新联盟2个创新主链条,出台雄安人才16条,举办未来之城场景汇和北京千家中关村企业、首都大学生雄安行等系列活动,更多的人走进雄安、看好雄安。城市环境宜业宜居。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比新区设立前增加73种、达到279种,“候鸟天堂”、交通不堵车、林荫停车场、自来水直饮、小型足球场等“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场景逐步成为现实。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疏解政策,优化体制机制,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和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全力以赴办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努力建设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河北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京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京津累计转入河北基本单位超过4万家,2023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倍多,去年以来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既带动了产业,又增加了就业。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持续突破。“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从石家庄到北京高铁只需要60分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北2022年首次实现设区市空气质量全部退出全国“后十”,去年以来成果进一步巩固,蓝天下的京津冀更加亮丽。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京津冀三地拉出首批6个重点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1倍,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倍。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惠及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简化京津迁入企业落地手续,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在社保、就医、交通、文旅等部分领域通用共享,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我们将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打造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河北贡献。


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北是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倪岳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组建318个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积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搭建科技、产业、金融紧密对接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钢铁产业链向材料级延伸,河钢集团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建成运行。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空天信息、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1%,风电光伏装机总量、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我们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引进人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正定“人才九条”真谛,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完善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机制,2023年刘日平、张福成两位教授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前河北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浓厚创新氛围,加快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记者:河北作为沿海省份,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倪岳峰: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勇于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实施评标专家盲抽、技术标盲评“双盲”评审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公益项目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市场化资金的有效途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显示,河北是进步最明显的省份之一。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扎实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唐山港货物吞吐量2023年首超8亿吨,今年一季度超2亿吨,居世界第二。积极拓展内外贸航线,去年以来新增集装箱内贸航线10条,外贸航线4条,首开俄罗斯远东、越南、泰国航线。建好开发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平台,推进通关便利化,开展“冀货出海”拓市场活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较快,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7.4%,今年一季度增长15%。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河钢集团投资斯梅戴雷沃钢厂后,钢厂迅速扭亏为盈,面貌焕然一新,5000多名职工的工作岗位得到保障,为中塞铁杆友谊续写新篇。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今年武安新峰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埃及200万吨热轧卷板项目签约。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今年4月,从石家庄首发的中欧班列抵达贝尔格莱德,打通了河北连接塞尔维亚的陆路物流大通道。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贸易合作,去年河北协议投资4.8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量的38.1%。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编辑:杨雯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