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衡水市外宣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衡水湖生态优化、乡村振兴、温暖过冬、传统工艺等主题,在央媒省媒刊(播)发相关重点报道80余条。


在冬季的衡水湖畔,候鸟翔集,壮观而浪漫。新华社发布图文通稿《河北衡水湖首次发现长尾鸭 鸟类记录增至334种》、视频通稿《河北衡水湖鸟类记录增至334种》,报道今年秋季时,有影友在衡水湖拍到7只“三有”保护动物长尾鸭,目前观测仍有2只长尾鸭停留在衡水湖越冬,至此衡水湖监测记录到的鸭类已增至24种,鸟类总数增至334种。新华社还发布视频通稿《河北衡水湖:候鸟翔集景如画》,介绍红嘴鸥、灰鹤、大雁、白鹭等候鸟在衡水湖或觅食,或潜游,或悠然踱步,形成了优美的天然画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播出《河北衡水:大批灰鹤到衡水湖越冬》,《新闻直播间》播出《大批灰鹤到衡水湖越冬》,人民网发布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湖:三千鹤舞“冰舞台”》,均报道从12月初开始,衡水湖迎来大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给冬日的衡水湖增添勃勃生机 。中新社发布视频通稿《鹤群、“雪国列车”、流凌……一起“打卡”各地冬日美景》,提及“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开始结冰,鹤群在冰上起舞、漫步,不时飞起俯瞰一湖冰水,引得远观的游客、影友为之着迷。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湖举办首届观鸟大赛》,中新网发布图文报道《河北衡水湖首届观鸟大赛举办》,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播出《2023衡水湖首届观鸟大赛成功举办》,均报道12月25日,衡水湖首届观鸟大赛举办,通过视频、照片拍摄记录,以观鸟、识鸟的方式倡议、引导加大对鸟类的保护力度,吸引了众多影友前来参加。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文字报道《首届衡水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经济日报客户端发布图文报道《首届衡水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中新网发布报道《衡水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河北衡水举办》,介绍12月26日,第一届衡水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市举办,会议分享了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强调了湿地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使衡水湖水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得到系统性保护。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布视频+音频+图文通稿《河北:农技专家支招应对寒潮保生产》,报道衡水市县两级农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分赴各县、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组图通稿《武强年画: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介绍武强县以武强年画博物馆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推动年画制作技艺传承和创新,同时结合现代生活需要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视频通稿《河北衡水:志愿服务为群众解难送温暖》报道我市组织开展寒冬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冒着严寒走访帮助困难群众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确保他们温暖过冬。中新社发布组图通稿《探访河北阜城服装产业 小县城里的“国际大生意”》和视频通稿《河北阜城纺织服装产业:小县城里的“国际大生意”》,介绍纺织服装业是阜城县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以阿拉伯长袍、马来西亚民族服饰及欧美休闲服装为主要产品的服装产业,截至2023年10月底,该县服装产业出口额达3.51亿元人民币;组图通稿《探访河北阜城200余年剪纸技艺 产品畅销海内外》报道阜城剪纸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不仅畅销北京、天津、东北三省,还远销新加坡、韩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青年报》刊发《考上北大后,她又去开了航母》,介绍2018年,枣强县籍学生王心仪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写下了一篇感动全网的自述文章《感谢贫穷》,后来她又因参军入伍、成为航母操舵手、保研成功而多次受到关注。


此外,《中科衡水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赴京对接基金》《河北阜城:踊跃捐赠 千里支援积石山震区》《衡水高新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双升——创新激励,助企追“高”逐“新”》等稿件分别在经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河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布,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