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一首歌,我也许不会知道有弥渡这么个地方。一首儿时就非常喜欢的民歌《小河淌水》,将我引向2500公里之外的云南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这里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和源头。


到了弥渡,不想媳妇。是真的吗?“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这天籁般的声音,就来自弥渡县密祉镇的深山里。弥渡用小河淌水的方式走近我,走近我的快乐和忧伤,走近我的酸甜苦辣和阴晴圆缺。


2023年10月11日,我们从祥云县进入弥渡县,只有半小时的车程,而从县城去往密祉则需要一个半小时。密祉是弥渡县以南30多公里的一个古镇,四周群山环抱,阡陌纵横。“密祉”原称“菠萝蜜”,大意是“老虎生活过的地方”。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有事西南夷”后,就有内地人民迁来定居。在南诏时期,密祉就是滇西“开南古道”的必经之路。


在密祉镇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小河淌水密祉景区”的标识牌随处可见,一面黑色大理石墙上镶嵌着白底黄字的《小河淌水》词曲,人们纷纷驻足留影。歌曲题目下标注“云南弥渡民歌,尹宜公整理改编填词”。尹宜公就是密祉镇文盛街人,茶马古道上文盛街尹家马帮的后人。


从广场往里走约1000米,便到了文盛街北口的游客中心。我们将行李箱寄存起来,徒步进入文盛街古驿道。文盛街,原名“马食铺”,是茶马古道进入滇西地区的枢纽驿站和“茶马互市”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来往客商、官差食宿者众多,故得“马食铺”之称。街北口矗立着青瓦覆盖、勾角飞檐的魁星阁,红栓顶层高悬着一块古朴庄严的牌匾。阁内塑有魁星泥像一尊,一脚独踩鳌头,一脚高跷顶斗,双手高擎,分举笔砚,圆眼环睁,作圈点状,甚为威严,象征着魁星对文人的考核与提携,成语“独占鳌头”即源于此。历史上的密祉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尤其是明清两代出了大批举人进士。临阁远眺,文盛街、密祉坝、古村落以及四周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密祉古驿道两边房舍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已失去了光泽的石板街面,在歪歪斜斜相互拥挤的房屋间向前延伸着,脚下的“引马石”特别引人注目。引马石,顾名思义是引导马帮通行的道路,全部用长一米、宽30厘米左右的石条首尾相连铺筑,两边是不规则的散石。这里的引马石不是青石板,而是略显粗糙的浅红色的条石。引马石从文盛街村北魁星阁一直到村南凤凰桥头,约800多米,当然,这是后来整修过的。虽然时过境迁,但到了文盛街见到引马石后,“文官需下轿,武官需下马”的说法,至今依旧广为流传。据传,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勇士剪去长发辫以示拥护,村里有一经商户回村没有剪除发辫,村里便罚他出资重修古街道上的引马石。


文盛街古驿道两旁,一爿爿马店敞开着大门,迎进南来北往的马帮。它敞开着胸怀,包容着南北商帮,吸纳着他们的习惯、汗臭。聂家马店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为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土木结构建筑,由主房、厢房、面房、耳房组成,走道两边各设有客房5间,是当时文盛街古道驿站上建筑规模最大、最豪华的一家“星级”马店。杨家桂花店因院落中植有一株树围直径0.3米,树高10米,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花朵硕大,芳香馥郁的桂花而得名。杨家马店位于古驿道中段,一次可供三四十头骡马的中型以上马帮入住,房屋建筑依山逐势,紧随地势高低起伏而布排结合,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灵动之美。马锅头们在卸下马驮后,悠闲地抽上一支烟筒,洗上一个徒弟们伺候的热水脚,把当晚夜宿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吹着口哨,出马店大门而去。有的到老朋友家叙旧去了,有的去酒肆喝酒、赌钱去了,有的找当地相好的女人去了。


密祉当年有两支较有名的马帮,一支是文盛街尹家马帮,另一支是中心字启里的李家马帮,都是三四十匹马以上的大马帮。尹家马帮的后人就是“一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海奔流”的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搜集整理者、弥渡地下党创始人尹宜公。尹家马帮的兴盛始于尹宜公的父亲尹域,据说当年尹家不仅在文盛街有铺面、住房,在弥渡坝子有田产,在红岩、大庄街、巧邑有粮仓,还在昆明有商号叫郁盛祥,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尹域当年还是弥渡商会的会长。


再往前走就到了文盛街中央,尹宜公故居就在左侧胡同口。故居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明清时期典型的走马转阁楼民居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故居内布展有尹宜公家世、生平、《小河淌水》产生发展历程、花灯民歌之乡密祉等相关资料图片,陈列有包括尹宜公及其家人留下的物品、照片、资料等。


尹宜公(1924.10.21—2005.12.13),曾用名赵华、赵定华,出生在弥渡县密祉乡文盛街。文盛街物质的互通,文化的交流,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幼年的尹宜公,培养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潜质。1942年,尹宜公考入云南大学,成为“南风合唱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往日里,南来北往的马帮,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来到密祉这块不大但却山清水秀的坝子,悠扬的马铃声被山风吹到了文盛街,马蹄踏在光滑的石板道上发出清脆响声,不长的小街里也同时响起了南腔北调的说话声。马店老板和老主顾打着招呼,马锅头与老板娘在打情骂俏,店小二跑前跑后地忙着抱马草。欢闹声从文盛街一直扩散到四周的田野里,最后消失在深深的夜色里。赶马人的生活是寂寞枯燥的,年轻气盛的赶马哥,与沿途俊俏秀美的村姑小妹,不知演绎过多少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故事……这些画面与故事一遍又一遍在尹宜公的脑海中浮现,热爱音乐的他要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1947年春,尹宜公从密祉众多的民歌小调中选择《月亮出来亮汪汪》《放羊调》《田埂调》等作素材,填上以爱情为主题的歌词,从此便诞生了《小河淌水》这首歌。1953年,云南省歌舞团独唱演员黄虹带着这首歌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民族歌舞汇演,随后又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小河淌水》从此传遍海内外。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