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只知道宏村、西递是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却忽略了它们属于哪个县,其实它们都在黟县境内。黄山古称“黟山”,坐落于黄山南麓的黟县,因山得名。2020年,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之际,黟县举办征文比赛,我创作的诗歌《夜宿宏村(外二首)》获奖,并入选了黟县文联编辑的获奖作品集《黟韵流香》。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那么这次我就要身临其境感受一下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8月15日早晨,我们从歙县客运站乘坐6001公交车赶往黄山客运总站,那里有直达宏村、西递的旅游专车。宏村,南宋绍兴元年建村。公元14世纪中叶,生活在皖南黟县的汪氏家族还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中。因为居住的村庄屡次遭受火灾,几经搬迁,他们终于在雷冈山下,找到了一处与祖先遗言中相似的安居乐业之地: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东西两条河流环抱左右。在祖先的遗梦中,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为此,家族的女头领胡重娘根据对祖先遗梦的解读,村落采用“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曲折、环绕全村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先人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因为宏村的选址、布局、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因此,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宏村被誉为“画里乡村”,许多画家和学美术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创作,村内南湖岸边都是学生们的写生画夹,四季不断。整个宏村建筑,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前有柔美的南湖相照,后有苍翠的雷山依靠”,中有“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月沼镶嵌,还有流经各家各户的“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点缀。村口有两棵500多年树龄的古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这两棵大树是牛形村的“牛角”,是宏村的“风水树”。


南湖开凿于明代,是宏村牛式建筑的牛肚,画桥在南湖之上,远远看去,画桥的倒影映在水中,像一副美丽的画。月沼,又称月塘,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宏村牛式建筑的“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是宏村的“眼”,半月形的一弯村中泓泉,是古村秀丽、婉约的精髓所在。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


徽商重视文化教育是出了名的,有了成就的徽商大都选择回乡投资兴教,没想到小小的宏村竟也有个“南湖书院”。南湖书院是1810年由村里的商人共同集资,在“依湖六院”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组成。我想,这在全国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教育是文化的根脉,兴教必然促进兴业兴村乃至兴皖兴国。


从宏村赶到西递已近傍晚。进入景区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刺史牌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据载,胡文光是土生土长的西递人,明经胡氏的第十八代后人。明经胡是唐昭宗李晔的儿子胡昌翼在知晓自己的身世之后将胡氏与李氏结为一家姓氏,也就是说西递的胡氏是李氏家族的人,本着中国近亲不通婚的伦理,在西递甚至整个徽州地区都没有胡氏与李氏结婚的社会现象。胡文光在西递为官时,为百姓谋福祉,被百姓认定为“胡恩公”,于是为他建立了这座牌坊。


西递古镇,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因村内有三条溪流由东而西穿村而过,因水得名;又因村之西1.5千米处有古代驿站,故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得来。传说西递古村是由胡氏家族几十代子孙繁衍绵延形成的古村落。西递胡氏是唐昭宗李晔幼子避乱出逃,改李姓胡,后来其后人途经西递,认为此处溪水自东向西而流,是风水宝地,便迁居此处,繁衍生息。


徽州村落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而西递村“众星皆拱北,诸水尽朝东,今东水西流,其地主富”。古村整体呈船形,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16公顷,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村内道路皆由青石铺就,木结构的古建筑和石雕、砖雕错落有致,与巷道、溪流布局相宜,其间游览,犹如置身画中,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幽蓝的夜色,浸染西递古村千年的历史,更显灵动飘逸。月色下,古村一改古朴与恬静,光与影的交叠,别有一番风情。以“徽州绿”“黟山黄”“明经蓝”等独特色彩装扮下的古村,从一场《梦礼徽乡·西递传奇》灯光秀拉开序幕。从明经湖畔的喷泉秀开始,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喷泉摆弄出各种姿态,飞溅的水花,形态各异的水柱、水雾、水球在如画的秋夜中舞动,令人赏心悦目。随后,《西递传奇》水幕演艺秀粉墨登场,通过“传颂”“传承”“传世”“传奇”四部曲,层层递进,将西递真实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胡文光牌坊从古朴沧桑变得绚烂多彩,各种画面跳动。胡氏宗祠“敬爱堂”前,一场水墨投影秀将敬爱堂门楼的飞檐翘角,衬托的更加气宇轩昂。条条街巷在灯光的投影之下,青砖白墙也似变了一副模样。


第二天开始游览西递古村落,沿着我们住的民宿一直东行。西递村有14至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敬爱堂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


明清时期,从宏村和西递走出了不少政坛巨头和商海大鳄,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刺史牌坊”坊主胡文光,民国总理汪大燮,红顶商人胡贯三、汪定贵。1919年5月初,北洋政府密令和谈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据说就是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的汪大燮得知后,告诉北大校长蔡元培,后来引发了五四运动。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