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


3月11日,记者来到枣强县嘉会镇的古漳营头村,村庄的房屋错落有致,街道整洁干净;大棚里种的番茄香甜诱人,工人们在忙着采摘;千亩生态槐林等待着苏醒发芽……一幅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宜居宜心 打造文明家园


中午时分,阳光温柔地洒在村道上,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如今已换上了坚固的水泥外衣,平坦而宽敞。


环顾四周,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精心打理的小菜园、小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老人们在胡同口下棋聊天,孩子们则在游乐设施上欢笑嬉戏,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村委会的引导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打造自己的美丽庭院。他们清理庭院杂物、种植花草绿植、美化墙面装饰,使庭院变得整洁美观。这些美丽庭院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成为了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同时,古漳营头村还注重加强乡村治理。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道德规范。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人好事等活动,村民们逐渐形成了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如今,古漳营头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房屋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村民们茶余饭后在街道上漫步,享受着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产业兴旺 奏响致富乐章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古漳营头村深知产业发展是核心。近年来,古漳营头村大力发展大棚产业,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走进亨嘉之会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一股清新的香甜味扑鼻而来。西红柿植株长势喜人,饱满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番茄,并将它们打包装筐。



这些温室大棚种植的番茄不打农药、不催熟,品质出众、口感绝佳。除了通过订单发往各地市场外,还开放了采摘与零售业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种植的番茄从今年元旦开始收获,能收到四、五月份。一个大棚可以收获三万多斤番茄,一共种了28个棚。”合作社负责人崔丙昌说道。话还没说完,来自枣强县城的收购商就开着小货车来采购番茄了,“他上午已经拉走8000斤了,这不又来啦!”崔丙昌喜悦地说道。紧接着,称重、装车、结账一气呵成……



番茄大棚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文化传承 点亮乡村之魂


“我们村的千亩生态槐林可是大家心中的宝贝!”古漳营头村党支部书记顾中宁满怀骄傲地说道。



每年春季,槐花盛开时节,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清新的槐花香中。村民们自发组织槐花采摘活动,将采摘下来的槐花制作成各种美食和饮品,供游客品尝。同时,村里还举办槐花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20余万人前来赏花游玩。


在嘉会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漳营头村已经举办过两届槐花旅游节,槐林露营、文化活动展演、汉服拍照、儿童绘画展、摄影展等一系列子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槐文化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依托槐林资源,古漳营头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游。“这不光提升了我们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标签’呢!”顾中宁笑着说道。


同时,古漳营头村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槐文化。村里成立了槐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他们还通过举办槐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向游客和村民们普及槐文化知识,提高大家对槐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古漳营头村近三年先后荣获“省级森林乡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综合改革示范村”等称号。


在春风的轻拂下,古漳营头村在和美乡村建设的征途上绽放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古漳新韵”与“营头春晓”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