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期中卷” 跑赢“上半场”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上周,随着夏至到来,气温持续走高,暑气日渐蒸腾。火热,是身心的感受,更是发展的基调。
眼下,全年“上半场”赛道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如何打好“压哨进攻”,关乎全年经济运行大局。以调研开路、以实干破局,连日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省委部署要求在衡水落地见效,我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就发展现代农业、抓好工业生产、推进项目建设、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等,到各县市区密集调研,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引领各级干部锚定“双过半”目标,争时间、抢进度、提效能,全市上下呈现一派干劲十足、热力奔腾、奋勇争先的景象。
从大局上谋划、于关键处落子,县域特色产业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产业兴则经济兴。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提升质量品牌、优质企业培育、金融助力、项目建设六大行动,加快特色产业集群迈向高端。市工信局运用“工业大脑”打通产业上下链条,加快推动产业链从“一”到“链”的突破和从“链”到“群”的提升。到今年年底,预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增长10%以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资金、科技、市场,与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相嫁接,在“双向奔赴”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农丰天下安。上周,全市近五百万亩小麦收获完毕,紧接着,又压茬推进夏种夏管。深州市乔家屯乡蔡园村千亩高粱种植基地里,旋耕机、精量播种机来回奔忙作业,全力打好今年优质高粱订单生产“第一仗”。桃城区邓庄镇周言村泰华大地农场的“金镶玉”甜瓜进入成熟期,“甜蜜事业”让当地种植户忙得不亦乐乎。广袤田野上,现代农业园区多点开花,特色产业发展硕果累累,由此催生的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市上下正全力筑牢“三农”压舱石,向着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加速奔跑。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翻看一周的报纸,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深化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水电气”联动过户,把四件事变成“一件事、一次办”,“来回跑”变成“只跑一次”,让广大办事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出台税收、财政、金融、就业、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等六个方面16条优惠政策,为“个转企”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个转企”业务1708件,办件量位居全省第一;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饶阳县“党建+信用+金融”惠农贷款模式,让农民增收路上“不差钱”……聚焦发展的堵点、民生的痛点,我市推出了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改进措施,持续深化“找差距、补短板、提位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让广大市民和市场主体有了更多获得感。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必须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大事。正值全国“安全生产月”,市委、市政府近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燃气安全排查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防汛备汛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工作再部署、再强调,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经济发展高质高效,社会大局和谐安定。
上周,中考“硝烟”再起,全市6.7万名考生怀揣憧憬奔赴考场,书写人生第一张重要答卷。昨天,高考成绩揭榜,正式进入填报志愿阶段,莘莘学子寒窗十数载,也将迎来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向未来奔跑、为梦想出征,祝福每一位学子,播种一颗青春的种子,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金色光芒。
洗米包粽、悬挂艾草、互赠香囊、结伴出游……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人们祝福祈丰,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2023年即将过半,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就让我们在追思爱国先贤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一笔一画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用实干实绩交上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优异答卷!
编辑: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