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收获里感恩 在奋斗中前行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全义


东风披晨霞,天际迎归舟。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圆梦乘组”平安凯旋。“神十六”升空,“神十五”回家,逐梦苍穹的中国航天在一棒棒交接中,跑出了新接力、开启了新征程。


目向星辰大海,脚下万里征途。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衡水日报》在头版连续刊发6篇评论员文章,系统阐述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为新起点,自觉统一思想行动,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在服从服务、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加快高质量发展。


风正其时,借势扬帆奋者先。近日,市委书记吴晓华就推进雄安衡水协作区建设到深州市、饶阳县、安平县调研,强调要真正把协作区建成衡水服务雄安的“桥头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全市上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在对接服务中练强内功、加快发展。在雄安衡水协作区(安平)智能制造产业园,河北哈通丝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滕泰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艾林建材有限公司、河北翔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河北安阳丝网有限公司5家入驻企业乘着园区各种利好政策的东风,在“服务雄安”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了亮眼的成绩单。在武邑县清凉店镇,农民种植的西红柿,采摘后4小时就能送上北京市民的餐桌。这得益于武邑瞄准市场需求,构建了以区域物流园区为中心、乡镇为枢纽、行政村为末端配送节点的农村物流优质专线,通过线下实体和线上平台一体化运营,让农产品跑出“加速度”……一个个产业园里产业“丰”的场景,正是我市抢抓机遇、借势扬帆,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缩影。


耕耘于四时,收获于仲夏。6月7日至9日,8万余名衡水学子走进考场,用奋斗书写出青春最好的答卷。高考前夕,市长董晓航来到市区多所中学,实地调研检查高考准备工作。我市各部门协调联动,严密考试组织,确保高考安全平稳顺利。高考首日,《衡水日报》“湖城慢直播”栏目记者兵分多路,来到市区各考点,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瞬间:赴考前,老师为踌躇满志、自信昂扬的同学们贴上“打气贴纸”;考点外,交警、特警、城管筑起守护长城,为高考保驾护航;近200辆公交车和雷锋车队又一次开启“爱心助考”;衡水银行设置高考驿站,不仅在高考期间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便利,更将服务延伸到考试结束后——将邀请志愿填报咨询老师为学子填报志愿提供科学指导;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头顶烈日为考生和家长分发矿泉水、毛巾等爱心物资;身着旗袍、红T恤,手拿向日葵的家长们在考点外默默守候,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加油鼓劲……高考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也凝聚起万千暖人真情。在这里,祝愿广大考生“得金榜题名、赴锦绣前程”、不断解锁人生新赛段,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衡水学子学成归来,为建设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麦收要好,开镰要早。6月7日,冀州区南午村镇新兴寨村小麦喜开镰,这也标志着我市“三夏”生产正式拉开帷幕。金色的麦浪传递收获的讯息,沉甸甸的麦穗带来丰收的喜悦。为实现夏粮丰产丰收,市领导多次调研督导“三夏”生产工作。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公安、气象、供销等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做好形势会商、供需对接、保通保畅、物资供应、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等工作;20余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39支快速应急维修服务队24小时待命,确保全市499.75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眼下,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让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打开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新天地,以赶考的心态、拼搏的姿态、奔跑的状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


编辑: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