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放胆干事业 齐心协力开新局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全义
仲春时节,繁花似锦。衡水大地生机勃发,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机。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农技人员神情专注,操控植保无人机盘旋穿梭施肥喷药;整洁的现代化工厂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操作,全新的产品“走”下流水线,奔向全球大市场;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抢工期、赶进度……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的美好蓝图,正在建设者夙兴夜寐、奋发作为的努力中加速实现。
翻阅上周报纸,一则报道引人注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强化“六个观念”、践行“四敢”要求激发全市干事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简称“衡水18条”)。这一推动衡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紧扣“敢”的主题,突出正向激励、突出衡水特色,吹响了全市上下放手放胆干事业、齐心协力开新局的冲锋号——
“干部敢为”,释放“敢”的强烈信号。近日,市委重要会议强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注意到,这次出台的“衡水18条”将“干部敢为”置于首位,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为建设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注入强劲动力,激励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为推动衡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地方敢闯”,创造“敢”的环境条件。我们以“敢拼敢闯”的冲劲聚力招商引资,以“敢担重任”的狠劲合力项目攻坚,以“敢为善为”的韧劲优化营商环境——故城县组建县级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13+3”招商组团精准招商;安平县积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叫响“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饶阳金融服务专员当好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管家”,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枣强县总投资5.1亿元的嵘霖生物制药、总投资2亿元的华西集团新型太阳能电池边框、总投资1.5亿元的金风科技混凝土塔筒等项目已签约落地……全市上下起而行之,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为推进衡水高质量发展闯新路、开新局。
“企业敢干”,鼓励“敢”的创新举措。我们打好政策“组合拳”,释放政策红利,让企业在“闯关升级”过程中不断解锁发展“新技能”。从濒临倒闭到全国第一,河北青竹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秘诀唯有“创新”,在相关政策支持下,2022年以来实施研发项目14个,2023年预计投入研发经费1900多万元。河北澳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实现从传统铸造到智能、绿色综合铸造的变革;在景县,通用、亿鑫、捷联等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加快带动全县铁塔钢构产业转型升级……从“跟着跑”到“领头干”,越来越多企业拿出拼的勇气、闯的劲头,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我们期待更多行业“单项冠军”在衡水诞生,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原动力。
让“群众敢首创”,营造“敢”的良好氛围。日前,市委书记吴晓华主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衡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人才成为衡水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最大动能。如何打造高水平“湖城工匠”队伍,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起来?“衡水18条”将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安心无忧首创环境、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总结运用好群众首创成果等举措,更好地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
鲜花竞放、春意融融的湖城,入目满是生态绿,随处可见“志愿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既扮靓城市“面子”,又做实民生“里子”。如今,市区环境整洁干净、城市交通便利顺畅、便民服务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舒心安心,“创城”硕果带给群众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清明将至,降雨降温却骤然而来。阴晴冷暖是自然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的实践中也会面临风雨险阻、曲折弯路。“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让我们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抖擞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春天般的热情,抓经济谋发展促民生,把失去的时间和机遇夺回来!
编辑: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