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邑县肖桥头镇,两万亩“旱作雨养”高粱成熟,一片片鲜红诱人、颗粒饱满的高粱穗傲立枝头,染红了田野,映红了农民的笑脸。该镇抓住连晴高温天气的农时,组织收割。在广阔的高粱地里,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轰鸣着,丰收的画卷徐徐展开。


图为肖桥头镇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高粱。刘玉荣 摄


“旱作雨养”项目,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引导农民种植抗旱雨养作物,实施抗旱保墒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变灌溉高产种植为适水高效种植。


高粱是适合“旱作雨养”的农作物。它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损耗少,在土壤水分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吸收水分。它可以在干旱的时候暂时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等到有水分时再恢复生长。


近年来,肖桥头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旱作雨养项目,着力提高生态承载力,减少地下水开采。2018年,河北省将该镇2万余亩农田纳入旱作雨养项目。肖桥头镇调研发现,该镇旱作雨养区的村民自行种植耐旱农作物,收入不高,销路不好。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去阜城县等地考察,探索出旱作雨养项目和土地流转相结合的新模式。今年初,肖桥头镇几次派工作人员去贵州茅台集团洽谈,达成收购该镇两万亩高粱酿酒的协议。该镇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调整结构,引导农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将旱作雨养项目区的2万余亩耕地,全部统一流转种植酿酒专用高粱,每亩地农户可获得流转费480元、村集体可获得20元。


图为肖桥头镇旱作雨养项目区成熟的高粱。陈康 摄


肖桥头镇在调优种植结构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节水抗旱农作物,不仅巩固了旱作雨养项目,还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和农户增收,实现了多方共赢。西桑村村民滕可心说:“今年春天,镇里跟俺算经济账,帮俺把土地流转出去种高粱了。每亩地有流转费480元、旱作雨养补贴500元,共能收入980元,比原先种小麦、玉米收益高不少。更主要的是,俺能腾出时间出去打工。这样又能挣不少钱。”青冢村种植大户王留常,流转3000多亩耕地种上了高粱。他说:“种高粱省力省事,有镇里保障销路,减去各种费用,平均每亩能收入700元。”


在该镇指导下,高粱基地在“耕、种、防、收”等环节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程度。该镇呈现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该镇已出动各类大型机械20余台,预计10天左右将两万亩高粱收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