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勇正在对从衡水湖获得的采样进行分析研究。 黄建 /图


在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畔,早上经常出现一个男人,头戴草帽,下身穿件皮裤,手里拎着张网。不认识的,以为他是打鱼的。认识他的,则热情地上前打招呼,“早呀,武博士!”


是的,这个“渔民”,就是喝过洋墨水的留美博士后、51岁的共产党员、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


今年5月,武大勇又获得了第七届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2月,他还曾作为第62号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此前,他还曾获得“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等诸多荣誉。而比这些更令他执着并珍惜的,是多年来对衡水湖湿地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和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研究。


2009年,武大勇谢绝了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邀请,选择了来到衡水湖畔。因为他第一次见到衡水湖,就发现着是华北平原最典型的内陆淡水资源,生态系统得到了充分保护,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能让他留美八年所学专业——生态学,在这里尽情发挥。


从那时起,武大勇扎根衡水湖,在湿地生态研究与保护领域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2017年,武大勇带着团队在衡水湖观测到308只青头潜鸭的种群。要知道,这种极危鸟类全球还不足千只,比大熊猫还稀少,而衡水湖就独占三分之一!忍受着蚊虫叮咬、寒冬酷暑,经过一年多持续观察,武大勇终于准确掌握了青头潜鸭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在青头潜鸭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他所做的报告获得了专家和社各界的一致认可,衡水学院也被命名为“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的重要研究基地”。

   

武大勇先后主持多项自然基金课题,带领团队开展中外合作,研究衡水湖的湿地监测和可持续发展,为衡水湖管委会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而他记录观测到的其他珍稀鸟类,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等,更是让衡水湖一次次扬名世界。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家人们无怨无悔的支持。武大勇的父母,离他工作的城市仅一个小时车程,但他却很少能够抽出时间回家……


“朴实做人、踏实做事”是武大勇的座右铭。他常说,衡水湖就是衡水的眼睛、河北的眼睛。就是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衡水湖,真正让衡水湖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记者: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