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文明创建,说起身边楷模,太多衡水人眼前闪现的是同一个红色身影。


这一抹红色,是她多年间,举凡正式场合、重要时刻,总穿在身上的那一件红外套;是她一颗红心永向党,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信仰根植于生命,用数十年时光、于一言一行中践行的为民宗旨。


对于自己,她极尽俭朴;对于他人,她倾尽所有。


她,是林秀贞,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党员。


她,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无数殊荣在身。


20多年,从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到家喻户晓的道德模范,林秀贞一路走来初心不改,而《衡水日报》与她一路相伴,见证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微时相识——

“朴实亲切而震撼”


“那是一次接地气的采访,陈旧的农家院里,我们和林大姐、乡亲们一人一个马扎围坐在一起……”时隔20年,回忆起与林秀贞那一次采访,衡水日报编办室负责人杨俊莉仍清晰如昨,“第一印象?朴实又亲切、爽朗善表达,再就是震撼!”


环境、住所、衣着、语言……无不昭示着眼前人一名普通农民的身份。


性格、胸怀、境界、格局……又处处彰显着她深埋于心的不同寻常。


彼时的林秀贞,在近30年间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无偿资助过11名贫困生,收养了一名弃婴。她生活极尽简朴,可不管谁有了困难,哪怕是路遇的陌生人,也会不图任何回报地伸出援助之手。


她怎么能始终怀抱一颗火热的心去播撒无私的爱?最初,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母亲用谆谆教诲和实际行动为林秀贞指明了人生方向,给了她坚定的信念——“人的一生中要坚持光做好事,别做坏事,三条道走中间的光明大道,不能走歪道、偏道。”


于是,林秀贞在一点一滴中、一言一行间唱响了一曲爱的奉献之歌。


“很震撼,她是一个有大爱的人。那一次采访给予了我很多,从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披着霞光出发、顶着星辉返程,干货满满、扎扎实实的一天采访后,杨俊莉继续和当时的记者部副主任王建英探讨稿件定位、框架,以最快速度将林秀贞给予的满满感动诉诸笔端、落于纸上。


几易其稿,林秀贞的事迹与精神在笔墨之间激荡。


“她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却有着美好的心灵;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却有着骄人的口碑;她的人格魅力光芒四射,她感人的事迹在四面八方广为传颂……”2002年4月17日,《衡水日报》头版以《美德生辉》为题,用7600余字的超长篇幅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地报道了林秀贞的事迹。



这篇文章,在《衡水日报》与林秀贞相伴同行的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远不是二者缘分的起始。


1999年3月,基层通讯员孙红霞撰写的《爱心组成特殊家庭》在《衡水日报》刊发。这是林秀贞第一次登上《衡水日报》。而后,《人间自有真情在》《枣强南臣赞村女党员林秀贞为孤寡老人遮荫 给遗弃患儿纳凉》《女“雷锋”林秀贞》《党员“闺女”林秀贞》等一批关于她的事迹来稿陆续见报……


第一发现人、当时在王常乡担任宣传委员的杨光感慨,“发现林大姐的事迹有几年了,当时就想写,可她就是不同意。没想到,这一拖就是好几年。”


由此,林秀贞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枣强县掀起了学习“贞姐”热潮,衡水日报社亦派出记者跟进。


王建英与杨俊莉的深度采访就此成行。


“有骄傲,有幸成为林大姐事迹的挖掘者和记录者;有遗憾,因为岗位调动,和她的亲密接触只有那么一次;也开心,那之后的她广为人知、备受肯定,收获了诸多荣誉,咱们的报纸和同事们也持续关注、忠实记录……”杨俊莉笑说,20年了,自己在报纸这端关注着林秀贞的每一篇稿件、每一点动态,无一遗漏,时时刻刻“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正如《美德生辉》配发的评论员文章中所言:林秀贞事迹及体现出的美德,给全市目前开展的“学《纲要》、讲文明、树形象”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林秀贞是衡水人民的骄傲。在林秀贞等一批先进人物的带动影响下,衡水人民的文明程度、道德素质将会越来越高,衡水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是的!《枣强妇女界认真学习林秀贞》《市妇联作出决定向林秀贞同志学习 争做新世纪文明标兵》《枣强掀起学习林秀贞活动热潮》《王常乡以实际行动学习林秀贞》《枣强企业界举行学习林秀贞座谈会》……从报道及评论员文章见报次日起,《衡水日报》就连续刊登了社会各界积极学习林秀贞的一系列稿件。


广袤的土地上,林秀贞的事迹与精神开始发酵、广泛传播。


《衡水日报》对其的一路关注与陪伴,亦由此而始,从未止步!




闻达天下——

“我还是我!”


“没空儿啊,家里老人们还需要俺照顾哩!”


“不说了吧!做就做了,干嘛还去说?俺这么大岁数了,回头还得让乡亲们说叨,干点事就得图点啥。”


2006年,在省、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林秀贞先进事迹报告团组建并在全省巡回演讲。衡水日报记者杨玉萍作为其中一员,与林秀贞朝夕相处了大半年。“当时老听她打‘退堂鼓’,她真就是个一心做事的人。现在,这两句话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从她身上,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什么叫真正的好人。”


此时,林秀贞从小乡村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


从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到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标兵、星级文明家庭标兵,再到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乃至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走进中南海,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各大媒体关注,登上《东方之子》《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


翻开尘封的《衡水日报》,她迈进的足迹清晰可辨。


每一个重要时刻,衡报人都如实记录,镌刻于文墨里。



2005年,时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家科同志的报告文学《普通党员》在《中国作家》刊登,《衡水日报·晨刊》转载了此文,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2006年,《衡水日报》持续掀起林秀贞的宣传报道高潮。


消息、侧记、特写、诗歌、散文、连环画、剧本连载……


多角度记录省、中央级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林秀贞的盛况,实时关注根据其事迹创作的电视剧《贞姐》、大型评剧《大爱无声》,追寻每一次荣誉加身时她的心路历程,于纵深报道中对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在中南海怀仁堂,温家宝总理远远地向她走过来。走近了,没待她说话,总理便上前一步主动握住她的手……”与省重大典型采访团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后,本报记者杜静从《走近林秀贞》开篇,拾取采访中的一个个动人细节,连续创作了《收养苦命朱书常》《面对傻老人的一砖头》《傻老汉真情流露的一句话》《下辈子的“小鸡”与“老牛”》《安眠药的秘密》《与褯子有关的记忆》《两口子“哄孩子”》等一系列特写。


由时任衡水日报外宣部主任王贵锁策划,农村周刊编辑王常荣绘图的《大爱大善的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秀贞的故事(连环画)》,登上《河北日报》,在全省引发较大反响。这一组10幅图画备受好评,被赞为“以传统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全国重大典型的好创意”。


8月,新华社刊发林秀贞事迹长篇报道《大爱无声》《大善无形》,《衡水日报》于头版显著位置转载。


“贞姐”响彻全国。


……


从全市到全省乃至全国重大典型,衡报人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林秀贞身上,把她身上闪耀着的敬老爱幼、扶贫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凝结成了宝贵的时代精神财富。


这一年,林秀贞先进事迹报告团走遍全市各县市区、走到全省各地市、走向人民大会堂。


《衡水日报》同年11月刊载的《林秀贞先进事迹报告团全省巡回演讲》,正是这段历程的一个真实记录。


在一场场报告里,杨玉萍从记录者变为讲述者,把林秀贞从普通农民到全国典型的一路曲折娓娓道来——“采访林秀贞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并不是说她的架子有多大,不易接近,而是她的确太忙了。”“林秀贞这个先进典型从发现到树立,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朵花是从墙里慢慢香到墙外,香到全省全国的。1996年,杨光在调查了解五保户情况时……”


在一场场报告里,林秀贞繁华历尽、朴实依旧,一件红外套一穿十几年、磨了边也不舍得扔。


立过庙堂之上,享过无上荣光,林秀贞还是那个将每个员工生日都记在心里的好大姐,是那个“弃婴”的好母亲,是那个呆傻老人的好“闺女”……正如她在无数次采访中所言,“不论上过多少回电视、报纸,我还是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此后,林秀贞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有幸成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弦歌不辍——

“要带动更多人”


“3月21日,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走进枣强县董子学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教育课……”


2022年3月,刊发在客户端上的这篇《德润同心 引领成长——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走进枣强董子学校》,是《衡水日报》记录林秀贞动态的最近一篇报道。


自2009年起,林秀贞就被枣强县董子学校特聘为校外德育辅导员,不定期到学校上课,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里,她不止一次地动情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对社会的奉献,都源于母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的朴素教诲。


“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


十几年来,校园里,一拨拨孩子以林秀贞为榜样,迈出坚实的人生第一步;校园外,年逾古稀的她依旧在路上,竭尽所能地“多带动、影响一些人”。


对此的最好阐述,大概是在《衡水日报》创刊5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稿件中,有关林秀贞的这几句话——


“新闻报道里有个词,叫挖掘,是你们把俺这个小人物‘挖’出来了。”回想起刚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当时心里很不安,但看到报道刊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孝老敬亲的行列中,她坦然了:“《衡水日报》宣传的并不是我个人,而是在弘扬一种精神、一种正气。……你们的宣传报道激励着我一如既往地把好事做下去,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道德之光照耀每个人的心灵,让文明之花盛开于每个角落,《衡水日报》使命在肩。


这条路,她和它殊途同归、相伴相依。


时代变迁,《衡水日报》于刊发的一篇篇报道中,记录下林秀贞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怀。


林秀贞事迹展览馆开馆,让林秀贞精神有了载体,也展现了作为社会普通一员平凡、温暖而和谐的《“贞姐”的另一面》;


《林秀贞:圣火照亮爱心路》,她被提名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积极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致力于为四川灾区捐款、筹款;


《林大姐带我们一路同行林秀贞助老志愿者服务队在枣强成立》,仅10余天,志愿队发起的活动就吸引了500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


受聘担任山东省政法系统“爱心大使”感召了数名服刑人员,出资4万元改善乡村教育教学条件,经常为县敬老院捐赠生活用品……《林秀贞:将爱心进行到底》;


《林秀贞:盛会归来宣讲忙》,忙着让十八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生根开花;



两个素昧平生的好人,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姐弟”,《林秀贞捐资五万元三助唐山英雄曹永明,他们约定——咱俩要做一辈子好事……》;


《林秀贞:我要把好事继续做下去》,70岁到石家庄参加全省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学习,时常看望养老院、光荣院的老人,担任多所学校的德育辅导员、讲授党课近百场,是因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现在的她,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实事和善事……


作为衡水人的“道德偶像”,城市的“道德标杆”,林秀贞不负使命。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有温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园,衡水这座城市亦一路疾行。


自林秀贞而始,衡水在全国的“道德影响力”开始显现。而后,伴随着一系列学习、宣传、推选活动的广泛开展,“上校村官”王晓勋、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吴殿华、全国道德模范王文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双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范党育、全国道德模范张志旺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相继涌现。


始终扎根于群众、敏锐把握城市发展精神脉动的《衡水日报》,在不断发现、发掘、宣传一个个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昂扬进取的衡水精神,凝聚起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情怀,让这座城市有了独特内涵并最终铸造成一块名副其实的“道德高地”。


见贤而思齐。


榜样的力量,持续不断地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


“道德高地”的影响和渗透力正全方位体现:官方持续助力,民间爱心人士和组织大量涌现。


每年6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六,被定为衡水的“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日”,全市党员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活动;公益广告牌随处可见,“衡水好人馆”“学雷锋纪念馆”“衡水好人墙”相继创立,道德模范的事迹被创编为文艺作品广泛传播;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大力扶持各种志愿者组织;民政部门指导爱心团队运作,并对注册团队进行监督帮扶……


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风气在衡水蔚然成风,“星星火爱心联盟”、爱心联合会、衡水好人网、春晖义工、爱心小分队、爱心车队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许多爱心企业纷纷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道德之歌,最动听的是大合唱。


今日的衡水,文明创建红红火火,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文明风尚已成潮流并升级为促进衡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神引擎”。



□记者手记


识于微时,伴于经年,共同成长。


全面梳理《衡水日报》与林秀贞相伴同行的23年,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表达。


与林秀贞面对面,老人笑呵呵地表示:不止23年,报纸创刊时,她正上初中,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看到新报纸……《衡水日报》一直是她的良师益友。


眼前的她,是一个普通人,可身上的力量却沉甸甸地动人心魄。她甘于奉献,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她作为“普通人”所闪耀的精神光芒,更具有榜样的力量。


榜样力量,致敬平凡中的伟大。23年间,一茬又一茬的衡报人走近她、感受她、记录她,见证了她平淡生活中的艰辛、无限荣光后的坚守。笔端流淌的文字,是对她精神的弘扬,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升华。与她的接触,几乎成了每一个衡报记者心中的珍藏。


“20年了,我时刻以她为目标,调整着自己的方向……”


“与她朝夕相伴的大半年,我经历了人生的拔节,遇到了更优秀的自己……”


一个人温暖了一群人,一群人温暖着一座城。衡水道德高地的建设,林秀贞厥功至伟。


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道德星空,需要每一颗星星的光亮。时至今日,77岁高龄的林秀贞从未停下“崇德向善”的脚步,依旧在发光发热,成为指引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前行的最亮星光。《衡水日报》亦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宣传好人典型和道德模范,弘扬优良风尚和社会正气,使其熔铸于城市血脉、内化到市民言行,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持续不绝的“原动力”。


策划: 韩雪

视觉: 郭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