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寒假来临,“背着书包赶培训班”的景象已然不再,放假一段时间来孩子们都是怎样度过的?寒假作业有哪些新变化?记者走访发现,我市各中小学普遍减少了书面作业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增加了实践类作业,孩子们的假期丰富多彩。


这个寒假,衡水市新苑小学的学生收到了一份与以往不同的寒假作业。“我们的作业是走访、记录家乡的地方产业、经济支柱产业,并为家乡产业作广告宣传。”该校五年级学生腾腾介绍,这些内容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觉得很是新奇。“学校的作业真的很有创意,对孩子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为了高质量完成作业,腾腾家准备全家齐“上阵”,帮助孩子详细了解一项我市的特色产业。



而在衡水市育才街小学,六年级学生除少量的书面作业外,则要求背诵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学校将在开学之后举行全校诗词大赛。


“今年我们在综合实践和体育锻炼上进行了创新,希望孩子们能深度参与到家庭各项春节活动中,比如一起采购年货、开展大扫除、准备年夜饭等,让他们在有趣的亲子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衡水市前进街小学则这样布置寒假作业。


记者从各小学了解到,以往我市一些中小学的寒假作业除了完成统一配发的寒假作业外,还有额外的周记作文、数学题等作业,如今,大多数学校都做了“减法”,鼓励学生利用寒假主动给父母做做饭、每天适量运动、按要求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等内容。一些学校增加了不少侧重于观察、体验的寒假作业,如观察月亮的周期、和家长一起书写对联等,孩子们有了更多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以前,寒暑假历来是学科类培训的“黄金期”,今年则是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关键期。记者近期走访了市区十余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发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规定得到了较好落实,大部分培训机构都是大门紧闭,透过玻璃门望进去空空如也。


尽管在路上依然能看到背着包赶路的学生,但他们背的更多是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篮球等。在市区一栋健身机构大楼里,记者看到许多小学生正在教练指导下打羽毛球,而不远处公园里一群青少年正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



当然,寒假也是复习巩固知识并休息调整的重要阶段。市民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一放假,母女俩商量着制定了一份寒假计划。“孩子很自觉,每天除了看书、写字,还要跑步、跳绳,我也会带她逛图书馆和公园,总之就是既要学习,更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李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