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平常工作的地方,除了一点安全光外,不能有其他光源存在,要不原料就全废了。”5月6日上午,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乳剂车间暗室,工段长张宏伟靠着微弱的红光,熟练地进行乳剂的添加补加剂、参数调整等操作后,在片基上均匀涂抹一层薄薄的乳剂,返回实验室验证乳剂的指标。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乐凯)前身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保定电影胶片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乐凯实现了民族感光材料工业的从无到有,在光学膜、胶印版材、功能影像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多次填补国内空白,打造了一个个“王牌利器”。
张宏伟在车间实验室调试乳剂参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
“乳剂是制作感光胶片的关键原料,具有感光特性,对环境亮度有严格要求,所有试验必须在暗室内进行。”张宏伟回忆介绍说,刚工作时走进车间暗室,别说进行生产操作了,就连暗室里的设备、仪器都看不清,每动一下、每走一步都有可能碰到设备,过了一年多才适应了暗室的环境。
乳剂在胶片感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乳剂颗粒的大小则直接影响乳剂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胶片的质量和性能。“在乳剂制备过程中,颗粒度的控制可以说是生产过程中最难的一块。”张宏伟说,最初,他们生产的乳剂颗粒大小、尺寸、结构包括分布都不是特别理想,颗粒精度差别在0.1到0.15微米之间,这对于一些高端的用户来说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张宏伟查看产品性能。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
2020年,张宏伟带领团队向乳剂颗粒精度控制技术展开攻关。温度、搅拌速度、加液速度、浓度等参数都会影响乳剂质量。针对这些重要参数,张宏伟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和配方,同时配套改进设备。“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最终把我们的颗粒精度控制到了0.05微米以内,相当于咱们头发丝直径的1/600,而且稳定性也提高了50%以上,产品性能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产品在高端领域取代了进口胶片。”张宏伟说。
张宏伟在实验室验证乳剂相关特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
“遇到困难我总是想试一试,没准多试几次就成功了。”张宏伟这种不服输的劲头,不仅体现在自己擅长的乳剂生产领域,也让他在领域之外有所突破。在乳剂颗粒可控制备中,一款传感器设备几十年来一直依靠进口。张宏伟通过分析设备工作原理、查阅相关专利与文献资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自研传感器设备终于投入生产,被进口设备“卡脖子”的难题迎刃而解,成本也由原来的近万元降至100元左右。
同时,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保定创新工作室领办人,张宏伟带领团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成功培养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等十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两名成员被评为保定工匠,形成强大的技术攻关团队。
张宏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张宏伟供图
在感光和热敏材料生产一线23年,张宏伟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跻身中国感光和热敏胶片乳剂生产领军人物,致力于工业探伤胶片、档案级缩微胶片、医用干式胶片等产品的乳剂制备技术研究,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五一”劳动节前夕,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年来,凭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在工作领域内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接下来,我将继续深耕我的技术,围绕重点、难点工作攻坚克难,为我国影像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宏伟说。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