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境违法,他们执法“亮剑”,毫不手软;顶着严寒酷暑,他们紧盯企业污染物排放工序,逐项检查;冒着生命危险,他们爬上烟囱顶端,检查污染物排放情况……他们就是荣获第八届河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的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全体队员。
心无旁骛 当好环境监管执法“瞭望塔”
胡家磊是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的普通一员。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仔细察看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上企业的日常废水和废气在线监测数据、企业报备情况等。他说:“不能疏忽大意,任何细节都要一一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
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是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实现全天实时监测的重点污染源企业单位共有192家。像胡家磊一样,队员们每天都要紧盯自动监控系统,寻找问题的蛛丝马迹,发挥环保执法一线“瞭望塔”的作用。
2021年5月,对阜城县一家污水处理公司现场检查时,细心的执法队员发现,该公司部分员工利用微信聊天软件定时向厂长汇报“挂瓶”的情况。通过调查询问得知,当出水数据超标时,值班员工就打开监测仪器后盖,将里面的数据采样管拔开,插入事先调配好的水样伪造在线数据。最终,公安机关对该事件刑事立案,刑事拘留9人。
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我市各地企业,现场检查在线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同时,每年认真完成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加装)在线监控设备的任务,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去年我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5%,大大超过了上级规定的考核目标要求。今年预计将有25家企业实现联网监控。
敢于亮剑 当好生态环保铁军“排头兵”
中央环保督查、环境执法大练兵、“清水蓝天——利剑行动”、重点行业专项执法……近年来,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的康德生参与或组织了十几个专项行动,身为大队长的他,每次都能感受到团队迸发的精气神。“支队领着干、大队带头干!通过一次次行动,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高,更有战斗力了。”在支队四大队队长袁洪彪看来,能战斗、肯吃苦、敢执法,是环保执法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在2020年一次环境执法检查中,他发现当地一家化工企业白天未排放污水,非常可疑,却一直找不到证据。他们在附近蹲守到晚上20时,终于发现了企业偷排污水的痕迹。随后顺藤摸瓜,找到了被企业用水泥封包藏匿的地下排污管道,最终锁定了证据。
创新执法 当好企业绿色发展“大管家”
“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的同志对我们进行了现场指导帮扶,为负责环保工作人员以及运维人员发放了明白纸,带着我们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分类、具体情形和严重后果。大家把签订的承诺书都贴在了车间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自己。”我市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说。
“明白纸+承诺制”督导帮扶活动是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创新执法方式的一个缩影。“我们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环境监管模式创新为靶向切入,做深‘督导帮扶监管’服务文章,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的‘衡水模式’、环境污染治理的‘衡水样板’。”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宋爱勇说。
为提高执法效能,保障企业长远发展,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先后开展了“全企体检、全员服务、全面预防”专项活动、“预告知+三步法、四同时”督导帮扶等系列活动。
“帮扶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整改和自我提升,使企业在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一些轻微问题不处罚,为保障企业信用、信贷、融资和上市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会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支队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相关企业的负责人们纷纷表示。
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共帮扶企业1161家次,出动帮扶人员16682人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隐患52起,提供有效帮扶措施1413条,引导了企业自觉守法、主动治污、自动减排、绿色发展。
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1%,全年达标天数238天,较去年增加了38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生活常态。
一次次严格执法、一次次真情服务,环保铁军们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也获得了一项项荣誉。2018年至2020年,他们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020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被省生态环境厅授予2019年生态环境信访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奖励,获评2019年度“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十佳集体等荣誉称号;刚刚过去的2021,他们又荣获了第八届河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
“荣誉的获得是鼓励更是动力。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责任心、更高的责任感,砥砺奋进,继续前行,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队伍,以优异的成绩谱写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篇章。”宋爱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