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间绿色乔木错落有致,县城中的公园植被覆盖,一片片“绿色”扑面而来;行走在城区的每一个角落,仿佛置身于一幅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城林相依的美丽画卷中,人们尽情享受着深林的气息……


森林是绿与生态的代表,绿色是大自然醉人的底色,也是千年古县——武邑县活力的象征。大河河畔,寻常巷陌,田野农舍,无不绿意盎然,生命与生态共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武邑县持续发力,不断夯实绿色根基,正向着“现代人文绿都和生态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审时度势 全力推动


武邑县历史悠久,夏朝称武罗国。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成就文景之治的一代名后窦猗房,平叛七国之乱的汉代名相窦婴,晋朝文学名士张载、张协、张亢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近年来,武邑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已成为新时代的现实要求。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以优生态、惠民生、强支撑为宗旨,弘扬和发展林业生态文化底蕴,制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的林业发展总战略,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林业发展支撑体系,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拓展林业发展空间,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林业工作充分融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部署,以林业重点工程带动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生态以及自然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是实现“生态宜居美丽武邑”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2020年初,武邑县对照《河北省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试行)》,结合自身本底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创森要求的情况下,县政府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递交了创建申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初审同意后,向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了推荐报告。


为能够让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科学有序推进,武邑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由自然资源、农业、交通、水利、环保、发改、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森林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办公室”,负责创建森林城市的日常工作。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设定专门联系人,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机制。同时,把创建森林城市建设任务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县、乡镇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部把森林城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实行年度考核。管理部门还根据森林城市建设目标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各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考核,确保按期完成森林城市建设任务。


科学规划 筑梦绿野


武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利为主要目标,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努力为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作贡献。


武邑县按照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全面整合自然与生态文化资源,打造以县城城市森林和绿色环境为核心,以滏阳新河、滏东排河防洪绿带为最主要绿色轴线,以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管理和生态文化建设为重点,以道路护路林、水岸防护林、农田林网为森林廓道,构建“一核一轴、三网五纵、八星多点”的森林景观格局。


武邑县中心城区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滏阳新河、滏东排河防洪绿带为最主要绿色轴线。武邑县城紧靠滏阳新河、滏东排河防洪绿带,连通各级重要道路,形成中心城区绿环为全县最主要绿色中心。其内部建立层次化的城市绿地系统:由以公园为主体的各类功能性城市绿地构成的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绿肺,同时为各类城市活动提供场所。由河流两岸的线性绿地构建成的网状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串联各级公园绿地。另外在西侧循环经济园区外围建立防护绿环。“三网”指以道路护路林、水岸防护林、农田林网为森林廓道,“五纵”指以贯穿武邑县的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鲁河、清凉江等五条主要河流形成的防护绿带。“八星”是以武邑县下辖的8个乡镇(武邑镇除外)为中心,建立乡镇绿地系统与周边绿地的生态组团,形成区域生态循环稳定,乡镇建成区内绿树成荫,绿草如画,乡镇整体天蓝地美、生态良好的绿色生态城镇,构建和谐城乡。“多点”是指武邑县下辖的524个行政村。通过加强造林绿化建设,发挥其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以及休闲旅游的需求、丰富森林生态文化内涵等主导作用。



多措并举 持续推进


武邑县规划了森林网络体系、森林健康体系、森林生态福利体系和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四大建设工程,并以此为载体,以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补植补造、完善提质、挖掘潜力扩大造林、强化保护巩固成果、发展产业增加效益等重点工作,不断开创全县森林城市建设新局面。


持续推进城区绿化美化工程,不断加大城区绿地建设力度,实施各项绿化提升工程,城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森林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武邑城区绿化覆盖面积835.1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他们还主动适应向城镇和乡村延伸的趋势,融合森林、绿地资源,统筹城镇和乡村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生态风貌,弘扬乡土生态文化,促进均等化生态服务,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和森林乡村建设。同时,还在适宜道路两侧因地制宜地预留出绿化宽度,改造提升现有道路、铁路的绿化带,加强保护与管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使得道路绿化率达到82.43%。


重点结合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武邑县把水岸林网建设和河岸、堤坝、水渠等防护工程设施以及沿线城镇、乡村绿化工作结合起来,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能够保障防护安全。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铁路、公路为建设重点,架构以县城为中心的网络状绿色骨架,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使道路林网建设、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他们还大规模营造农田林网,构建基本农田绿色生态屏障,坚持田、林、渠、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建设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截至目前,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了83%。



武邑县把资源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执行林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林木采伐、林地征用、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开展了林权登记发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坚决打击破坏林地资源行为,依法保护资源,全县林地和森林保有量、林木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显著提升。初步建立了林业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机制、防病虫害和防火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林业防灾减灾体系。全县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结合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着重开展了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在引进优良品种及繁育栽培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推进纵向和横向林业科技合作,强化与省林科院的合作,开展珍贵乡土树种合作研究。大力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让科技助推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把林业产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武邑县注重建立林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新兴产业,林业绿色产业得到稳步发展。通过多渠道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群众不断增收。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采取培育与订购相结合,以及经营性苗木与扶持性苗木相结合等措施,通过工程采购、送苗下乡等,积极引导、扶持林木接种产业的发展。同时,为提高森林公园景区环境建设水平,围绕提升游客旅游休闲质量,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森林公园的开放建设,提升景区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旅游产品质量和品位。


绿意处处 共享幸福


武邑县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建设森林城市,不仅可以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和和谐的森林文化体系,还可以以“大生态”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人民群众的幸福新家园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不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必然可以让人们在天蓝地绿水秀中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在县城里,三百米见绿、五百米入园。如今,武邑县居民出门步行几分钟便可走进绿地和广场,在满目苍翠、繁花点缀的小游园漫步,享受生态文明带来的福祉。他们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生态景观和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城市步步见绿,处处见景,构筑起了城市绿网。他们对部分路段的绿植进行了提升改造和补植补造,完善了植物配置,提升了景观水平;在园林管理上突出艺术和地域特色,有机融合历史、艺术、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提升科技含量,增强生态感染力。目前,县城区有公园绿地106公顷,以4个大型公园为主结合各类型的街头广场、社区公园、街角公园等,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范围349.77公顷,覆盖率达91.63%。


不仅是县城城区,武邑县还以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鲁河、清凉江为主要轴线,建设绿地网络和通风廊道,纵贯整个武邑县,其中以滏阳新河、滏东排河防洪绿带为最主要绿色轴线,成为县域通风廊道,有效扩散大气污染物。放射型+环状的绿色通道以106国道、040省道、千武路、宁武路、武馆路、衡井路、武辛路、邯黄铁路、石德铁路、太青客运专线为脉络形成的发射型绿地系统,以及串联各乡镇的县域环路,其间串联多种乡镇绿地,形成多层次的绿地系统。核心绿环以建设县城滏阳新河-滏东排河防洪绿带为主体,连通各级重要道路,形成中心城区绿环,打造以公园为主体的各类功能性城市绿地系统,截至2019年,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2%。


在乡村,武邑县重点开展乡村的公共休闲绿地、乡村道路、河道(河渠)绿化、房前屋后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带等绿化建设,全县村庄绿化率平均为31.47%。同时,森林公园的建立,保护了各种野生动植物,构建起畅通的生态廊道,建造鸟窝、爱鸟标志等营造出良好的野生动物生活、栖息自然生境。他们积极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个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7个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武邑县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力度,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的同时,坚持依法打击滥伐盗伐、非法占用林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非法运输木材等各类犯罪行为。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严控采伐量,有效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生态安全。近年来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和公共事件。







砥砺奋进 深入人心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一条条醒目的创建森林城市宣传广告在武邑县随处可见。他们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创森”浓厚氛围,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的良好局面。


武邑县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公益广告等多种宣传平台,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提高公众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创建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强宣传工作,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提高公众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注重在武邑县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中增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元素,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建设森林城市的积极性与自豪感,大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共建森林城市”的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森林城市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受益者。


武邑县依托多样的自然景观资源、动植物资源、历史人文古迹等,通过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以及其它生态旅游区、人文历史遗迹景区等生态文化基地(平台),开展森林文化活动,传播森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城市生态文化体系,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通过开展“我身边的古树”征集活动和古树名木普查,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资源,做好古树名木建档、挂牌、信息化管理和监测工作,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宣传,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等有效手段,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省级森林村庄、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绿色示范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森林校园等创建示范活动,丰富生态文化内容。



武邑县还积极开展各类生态主题宣传教育和全市义务植树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营造创建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保护月、地球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他们还在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公众游憩地,设有专门的科普小知识、科普宣传栏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可供广大市民接受生态知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创森”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如今,在武邑县,碧水环绕,树木葱茏,森林绿意盎然,城市生机勃勃。居民们看到的是绿色、闻到的是花香、听到的是鸟鸣,随处都能感受到的是幸福美好的味道。


随着武邑县冲刺“省级森林城市”,“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逐渐凸显出来,一幅天蓝水清岸绿的生态优美的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