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朝鲜的那段岁月。”5月31日,记者在深州市乔屯乡东大章村见到了95岁抗美援朝老兵程万茂老人,他的听力已不甚敏锐、身板不再挺拔、步履也已蹒跚,但思路依然清晰,说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的经历,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亲眼看到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他立志参军报效祖国



年幼时,程万茂家家境贫困,为了生计,上完高小后他就辗转到北京等地当学徒工。“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正在城里做木工,亲眼看到全副武装的解放军进城,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歌声,大家举着小红旗高喊,‘庆祝北平解放’!”


这段记忆一直深深地埋藏在程万茂的记忆深处,每每触及都令他心潮澎湃,难抑激昂慷慨之情。“解放军战士们穿着厚实的浅黄绿色棉军装,军帽上的羊毛很长,下头是一张张又红又黑的面庞。他们纪律十分严明,待民特别亲切,深受大家伙的爱戴。”程万茂说,也是从那时候起,他立志参军,希望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后来,我听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天津分校在招生,就赶紧去报了名。”程万茂回忆道,在学校学习一年后,他毕业参军,加入66军198师593团,于1950年随部队入朝,成为抗美援朝第一批志愿军。


被炸伤后,他徒手拽出炮弹皮继续作战


在朝鲜战场上,程万茂和战友们团结一心,誓死保家卫国。他先后亲历了泰川空战、五峰山阻击战等,历经枪林弹雨、九死一生。


“当时战况非常激烈,美军的武器比咱们先进得多,他们的战斗机一直在行军队伍上空盘旋,投掷下大量炮弹。”程万茂回忆,由于我军空军力量薄弱,无法与敌空军抗衡,公路、铁路和桥梁经常被炸,导致作战和运输极不方便,我军只得改变策略——昼伏夜出,战士们白天躲藏在树林等隐蔽处,夜间行军打仗。“敌人的炮弹一炸开,身边就有战友倒下去。我记得非常清楚,入朝时,我们一个连有100多人,但后来却只剩下30来人,其中还有不少伤员。”说到这儿,程万茂忍不住哽咽,“但是,敌人的炮弹炸不垮咱,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得跟他们干!”在一次战斗中,程万茂的右锁骨下方被敌人的炮弹炸伤,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那时候,我还在奔跑,根本来不及停下来查看伤情,只得把枪换到左手,右手一使劲儿,把炮弹皮从肉皮里拽出来,一把扔到地上,接着战斗。”


初到朝鲜时,军需物资十分匮乏,战士们缺衣少食。“一人份的炒米饭,我们五六个人分着吃,大家伙儿实在饿得慌。有一次,我们从朝鲜百姓手里买到了一头牛,大伙儿都高兴坏了,可真到吃的时候,又都相互推让,希望身边的战友能解解饥。”程万茂说,天寒地冻,战士们的军装少,大家就把死去的敌兵的战衣扒下来,穿在身上,“这样一来,队伍里穿什么军装的都有。为了区分敌我双方,我们只得在脖子里围上一条白手巾。”


“听党话,跟党走”



从朝鲜归来后,程万茂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曾任东大章村村会计、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现任东大章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利说,村民们都觉得,程万茂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对他十分信任。


如今,程万茂已是四世同堂,儿孙满堂的他坦言,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正因为如此,他才格外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希望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年轻人,记住那段惨烈的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家一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程万茂边说边书写下了“听党话,跟党走”六个大字,然后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