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摄制:张旭辉 李玲


1915年9月,一本名叫《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书刊在上海创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中国革命史的地位举足轻重。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要救中国,首先要进行思想革命。救亡图存的希望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在先进的思想。《新青年》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新青年》自1920年9月第8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陈独秀主编。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出季刊,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迁广州出版。自 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物,1926年7月终刊,共出版9卷54号。


陈独秀。(资料图)


1917年,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他的著名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文章以近代科学的眼光,就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均作了详尽的讨论,闪烁着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光辉。


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以宣扬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青年》杂志的文章及后来的五四运动,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新青年》崇尚的自由、进步、民主、科学等历史命题,让无数爱国青年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五四运动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会者的平均年龄仅为28岁。


百余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人日夜兼程,用奋斗凝聚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中国。


如今,建党百年之际,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