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摄制:李玲 张旭辉


1925年6月,上海闷热的夏夜,瞿秋白在北浙江路华兴坊一间石库门客堂里挥汗如雨。

 

案头刚写完一篇社论,这个26岁的年轻人不顾体疾,又起身取来钢尺画大样。从写稿、排字到校对,每一个环节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直到报纸付印出版,疲惫的瞿秋白才倒在长凳上微微打个盹儿。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人民网资料图)


这张名为《热血日报》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仅仅存活了24天的《热血日报》,在中共的革命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敏锐地洞见到,新闻舆论工作对于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是何等重要。

 

牢牢握住舆论武器,用最振聋发聩的声音直抵民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初一群青年头脑中构想的蓝图,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光辉政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的浙江北路华兴路56号,已成为一处居民住宅。门前那堵斑斑驳驳的旧墙,仿佛在回忆着曾经的风云年代。

 

1925年5月15日,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由此上海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学生游行示威。5月30日,当游行队伍行进至租界老闸捕房附近时,英国巡捕开枪镇压,当场打死13人,伤数十人,五卅惨案发生。

 

当时上海已有《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但关于“五卅”的舆论却近乎死寂。为打破租界当局舆论封锁,推动反帝爱国斗争,中国共产党决定创办《热血日报》,以及时指导斗争。仅仅筹备4天即宣告问世的《热血日报》,如一颗惊雷砸向申城大地,点醒了人们沉睡的意识,推动五卅运动迅速席卷全国。

 

在这间只有一张白木长桌和几条长凳的客堂间,瞿秋白与编辑们每天接到的来稿、来信,以及接待的上门访谈者数以百计。出版至第10期,《热血日报》的销数即达3万份,超过具有10年历史的《民国日报》。

 

瞿秋白在解释《热血日报》名称的来由时说,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是希望用“上海市民的血,引起全国人民的热血,用现在人的热血,引起继起者的热血”,因为“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他甚至以“热”、“血”、“沸”、“腾”、“了”5个单字作笔名,连写了23篇短小精悍的时评。

 

而这种反帝爱国宣传相当程度上撼动了军阀政府的统治。1925年6月28日,军阀政府强行查封了该报,出版24期的《热血日报》被迫停刊。

 

但《热血日报》的影响却至为深远。从销量来看,短短两周不到的时间,《热血日报》的发行量就已突破3万份,这是办报史上一次伟大的成功,这代表着年轻的共产党领导人已经具备了洞悉并引领舆论走向的能力。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