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短视频)


在衡水市安平县北苏村外,矗立着一座特殊的四面墓碑——碑身为长方体、四面环刻碑文。在寂寂的田野里,墓碑的主人——共产党员、抗日英雄、“无头烈士”程子英的故事,如泣如诉……


程孟虎讲述伯父程子英的故事。


“这是伯父牺牲50周年时,当年被他解救的四名战友专程赶来立的墓碑。”每次来到墓地祭奠亲人,程孟虎都会在伯父程子英的墓碑前伫立许久,一段段画面在他脑海中不住地浮现,且时间过得越久就越清晰: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英勇地冲入日寇敌营,助四名战友脱险。受伤被围困后,他镇定自若地把手枪零件一件一件地拆下来,咬牙吞进肚子。被捕后,他惨遭严刑拷打也没半点屈服,被砍掉头颅也没丢一丝信仰……


热血从戎赴国难


程孟虎介绍, 当年他们程家勤劳诚信、脑筋灵活,以卖馒头为主要营生,靠一条扁担把生意做到了沧州、定州等地,攒下了70多亩地,成为村里有名的富农。因家境好,程子英有条件上学,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在安平县农村,党组织和革命运动发展较早,在中国共产党先进思想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热血男儿从戎赴国难,程子英就是其中之一。


1938年,16岁的程子英参加抗日队伍,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程子英的儿子程炳辉回忆说,对于父亲参军,爷爷和奶奶极其不舍,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但两位老人也深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含泪送儿上了战场。程子英开始在安平县第二区小队开展地下工作,积极发动群众抗战,后又被冀中军区党组织调任博野县敌工科科长、博野县大队副政委兼博野第五区区长。


“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当兵保家卫国才是要做的!”“在抗战的队伍里,八路军是支硬队伍,敢打仗,不扰民,帮百姓!”……年轻热血的程子英经常慷慨激昂地向兄弟姐妹和乡亲们讲时局、明道理。在他的带动下,抗战期间,程子英的堂叔程长府,堂兄程树凯、程孟英,堂姐程兰英(程平)等七人先后参军或开展地下对敌斗争,程家也成为坚强有力的抗日堡垒户,贺龙和他的警卫排就曾在这里驻扎。



为救战友陷绝境


1943年,程子英带领队伍连续端了鬼子六座炮楼,日寇对他恨之入骨,纠集驻定州、博野等地的日本大队围剿他,妄想一口吃掉程子英所领导的抗日武装。


在蠡县兑坎庄,程子英带领的抗日队伍被日军包围,因敌强我弱,为不让队伍白白牺牲,程子英选择了突围战术,经激战后终于突出重围。成功突围后,程子英发现四名战友还未脱险,便带着警卫员毅然杀回敌营。为了营救战友,他采取了最冒险的方式,将敌人的火力目标吸引到自己身上,最后战友们得救了,而程子英却陷入了绝境。


此时,程子英的一条腿被打中,警卫员就背着他撤退,鬼子越追越近,这么下去,两个人谁也跑不掉,恰好一老乡赶着送粪的牛车经过,他就命令警卫员把自己藏到车上,让对方立即撤离,程子英只留下一把“枪牌”撸子(一种小手枪)自卫。敌人仍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仁义的程子英怕老乡受牵连,便让老乡停车把自己放在一座石碾子旁,掩护老乡撤离。程子英用手枪和敌人互射,不一会儿子弹就打光了。身为共产党员,誓死也绝不能让鬼子在自己身上捞到任何好处,程子英把手枪的重要零件一件件拆掉,又咬牙一件件吞进了肚子……


宁死不屈被砍头


程子英被捕后,日寇知道他是冀中军区博野县抗日组织的重要人物,对他严刑拷打,逼问冀中抗日党组织和八路军的行踪,虽受尽折磨,但程子英始终挺胸昂首不屈服。1943年10月的一天,因没问出半句情报,气急败坏的日寇砍下程子英的头颅,挂在保定城楼上示众,还残忍地刨开程子英的胸膛,搜寻吞掉的手枪零件。


程孟虎听爷爷说,大伯牺牲后,博野县大队负责同志派人将伯父的棺木送回家中,并再三嘱咐家人:程子英同志死得很惨,不要让他的父母看到遗体。那天晚上,程孟虎的爷爷和二爷偷偷打开了棺木,眼前的一幕让两人无比震惊与气愤:侄子已成为一具冷冰冰的无头尸体,四肢伤痕累累,肚子用白布裹着……这惨状,程子英的父母直到去世也不知道。


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死无全尸是很忌讳的。程孟虎的爷爷和二爷就拉上木板车,带着长绳等爬城墙的工具,直奔保定城,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程子英的头颅。可他们到了城楼下一看,上面挂着一排人头!两人恨鬼子恨得咬牙切齿。入夜,两人躲过城上端着刺刀巡逻的鬼子的视线,游过又深又宽的护城河,把头颅“偷”回家一看,人已经面目全非,从模样看已经认不出是不是程子英,但伤口并不吻合,这才知道“偷”错了。想到已经打草惊蛇,再去“偷”太冒险,无奈作罢。


最后,程子英入土时头颅也没被找回来。“无头烈士”程子英的故事令人久久称颂。


战友立碑祭恩人


“程子英同志千古 永垂不朽”“永垂青史 碧血丹心”“抗日英雄 民族卫士”“万古千秋”这是四面碑上环刻的碑文,分别由被救的四名战友张旭、孟连崑、张珉和王林为缅怀和纪念程子英烈士而立。


1993年11月,恰逢程子英烈士牺牲50周年,四名战友从北京、天津等地齐聚安平县北苏村,看望自己亲密的战友程子英,并立碑缅怀、感恩。立碑那天,程家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几乎所有后人都赶回了老家。那些年,四位老人几乎每年都到安平祭奠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深厚的革命友情一直延续着。如今,程孟虎每次到北京或天津出差,见到大伯四名战友的后人,互相也都非常亲热,处得跟亲人一般。


程家满门英烈,抗战时期,包括程子英烈士在内共有八人参加革命,其中三人为抗战牺牲。程孟虎介绍,解放后,程家参军热情高涨,先后有十多人进入部队,二爷家的大伯程树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父亲程志忠也是一名军人。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冀中根据地开创”版块还展有程家三兄妹一起当兵的故事。


“先辈的光荣事迹和精神,都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把故事一代一代地讲下去,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在程家后人心里,四面碑深深镌刻着生死战友情,亦是一座铭记历史、激励后人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