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中医药一次又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世界为之惊艳。国家领导人一度强调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是河北省衡水市的一所综合医院,从以骨科为龙头到各科综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属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从始至今,四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与发展从未放松过。


据四院中医科的宋春燕主任说,市四院的中医科设立于 1977 年建院初,当时中医科设在大内科内,当时的主任是呼宗术,副主任解安春。科室共有4间房,其中内科门诊2间,中医门诊1间、心电图室 1 间。 1985年,中医和内科各自独立,由呼宗术继续担任中医科主任。建院初期,中医科除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常见病外,呼宗术利用祖传的秘方加味“三才汤”,治疗糖尿病。将中药配置成药片,命名为“消糖片”, 1985 年省级鉴定会在衡水地区招待所召开,“消糖片”通过了专家鉴定,并由地区制药厂批量生产。


自 1985 年以来,中医科在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小儿消化不良,胃病等疾病方面都取得很好的疗效,曾先后在 1985 年沧州召开的全国中医学术交流会和 1987、1988 年两次秦皇岛召开的全国中医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获得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与肯定。


时光流转,四院发展的脚步走进九十年代。四院的龙头“骨科”早已在叫响在华北平原大地,一项又一项的骨科技术实现突破,人们提起“四院”,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就是“骨科”二字。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四院的中医药事业也初春里酝酿的花芽一样,努力发展着自身。1996年四院中医科在中医药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胆结石、肾结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时任中医科主任的郭恒普自拟药方“舒肝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2000 年在宁夏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学会“三新技术”交流会上,做了大会发言并被颁发“三新技术”论文证书。


岁月如梭,转眼间跨越世纪,来到今天。2016 年,沈凤梅主任担任科室主任,她曾于广安门医院师从刘绍能主任学习脾胃病的治疗,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沈凤梅将这一专长充分应用于门诊,让许多患者在四院得到了极好的治疗,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2018 年医院领导班子为加快中医科发展,将肿瘤科宋春燕调至中医科主持中医科工作,并专门设立了中医病房。宋春燕是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先后于2015 年、 2019年至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进修学习,擅长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治疗。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论著一部。为更好发展科室引进天津中医药中医骨伤硕士研究生l人,河北医科大学呼吸科硕士研究生1人,以拓展中医科诊疗范围。


如今的四院中医科,正在逐渐形成“融汇中西合璧,彰显国医经典”的科室品牌特色,以老、中、青相结合为医疗队伍,技术力量较以前更为雄厚,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祖国传统医学,结合西医综合治疗眩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慢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外伤性截瘫、面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颅脑外伤后遗症、萎症等疾病,等疾病,开展多种传统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拔罐、刮痧、艾灸、梅花针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风正一帆悬,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聚合资源、融合共建,加强中医药与院内各科室、院外各行业的交流合作,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形成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合力,提档升级,推动中医科与四院各科齐头并进,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努力。”宋春燕主任说。

 

文/徐学聪  房贞  郭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