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我在《武强县抗日烈士英名录》中看到了排在第十三位的我的表舅赵成群烈士的名字。


表舅赵成群1922年出生于武强县陈家院村。1944年牺牲在武强县青莲寺村,时任八路军武强县大队第二小队队长,年仅22岁。


他是父母膝下的独苗,念过书,习过武,会唱戏。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爱说爱笑,大嗓门,走路刚劲带风,性情耿直豪爽,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共产党员,朗朗硬汉。


结婚不久,他便向爹娘和妻子提出要参军抗日,父母万般不舍,妻子流泪无语,赵成群一番话打动了全家:“是热血男儿就要上战场,和日本鬼子拼!参军的人越多,小日本越早滚蛋。国家太平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我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参军!”


赵成群入伍县大队,成为八路军战士。他处处挑重担,作战英勇顽强,且有勇有谋,很快升任班长。他曾和两名战士把一个叛徒堵在被窝里;曾带领全班炸毁日军设在肖家庄的炮楼;曾在大年三十晚上除掉一个汉奸……他经常深夜侦察敌情,带领战士破坏敌人的公路、铁路等设施……战斗空余,他教战士们学文化、练武功、说快板。他扮演《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唱得人人叫好。活跃了气氛,鼓舞了斗志。接连打胜仗,深得首长信任和战士们的崇拜,很快又升任小队长。


在偶有休整回家时,赵成群便争分夺秒去干力气活儿,最大限度弥补对爹娘和妻子的亏欠。他说:“打跑了日本鬼子,建立一个新中国。我听说到那时,坐在家里就能听戏匣子唱戏。这一天快来到了!”直说得父母妻子眉开眼笑。


1944年秋,赵成群小队执行任务,宿营在武强县青莲寺村。伪保长告密,村子被日伪军包围。在指挥全队突围的战斗中,他掩护战士们,自己断后。边打边撤出村子一公里多远后,他的鞋帮和鞋底分家了,挂不住脚,跑慢了,被敌人击伤了腿,鬼子把他和同时受伤的五六名战士用铁丝穿透了手腕,连成一串。赵成群面不改色带领战士们高呼:“打倒小日本!”“日本鬼子滚出中国!”“抗战必胜!”“中国共产党万岁!”临刑,鬼子强迫战士们跪下,赵成群大吼一声:“呸!小鬼子!瞎了狗眼!我们宁死不屈!”又把目光转向战士们:“怕死不当兵,咱们站着走!谁也不许跪!”英雄们昂首挺胸,壮烈牺牲。乡亲们眼含热泪,小心翼翼地收敛起烈士遗体,为他们送行,悲声震野。


灵柩运回家中,年逾花甲的父母悲痛欲绝,生下小女儿才18天的妻子头戴孝帽,围着棺材一圈一圈地转,几次哭晕又苏醒,醒后又哭晕……她大病一场,几近丧命。可怜的小女儿未满月便夭折了。老父亲人前坚强,人后流泪,不到两年双目几乎失明。老母亲则时常大放悲声,不吃不睡,痴呆了,很快就生生地想儿想死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百年巨变沧桑路,烈士遗愿化宏图。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国泰民安,繁荣富强。抚今追昔,我们更加热爱伟大、英明、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怀念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鼓舞着我们跟定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世世代代奋斗不息!


作者:刘瑞兰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