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有喝汤养生的传统,流传最广的一句谚语当属“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也有说法是“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出自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頤·人部》。意思是说,吃饭前先喝几口汤,能够预防疾病。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饭前喝汤,能够增加饱腹感,这样我们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过度饥饿而吃太多,从而避免摄入过多热量,最终有利于控制体重。研究发现,与饭前不喝汤相比,饭前15分钟先喝些低能量密度的汤,可以使能量摄入减少20%。但如果喝的是高脂肪、高糖的汤(如猪蹄汤、猪筒骨汤、加了很多糖的甜汤)的话,这句话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这种汤热量很高,喝太多就是在增加热量的摄入,可能是越喝越胖。而且,它们过于油腻,反而可能抑制食欲,增加消化负担。此外,饭前喝汤并非人人适合。比如,有些人本来身体瘦弱,食欲不振,饭量较小,用餐时再大量喝汤,有可能妨碍进食量,不利于体重的增加;一些平素肌肉乏力、消化不良,有胃下垂和胃动力不足问题的人,喝大量汤水会让胃太过沉重;胃液本来分泌严重不足的人,用餐前再喝很多汤水,有冲淡胃液影响消化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这汤该怎么喝,是有讲究的。建议把握这3点:1.一般在饭前15~20分钟喝为宜。2.不要喝太多,半碗或一小碗就可以了。3.优先选择低糖、低盐、低脂,比较清淡的汤,比如用一些杂粮、杂豆、蔬菜、菌藻类、蛋类、瘦肉、去皮禽类、鱼类等食材做成的汤(如小米粥汤、绿豆汤、丝瓜汤、紫菜蛋花汤、菠菜猪肝汤),并且尽量少加油、盐、糖。例如,熬鱼汤前,最好不要先煎鱼,且少放油;本身就有咸味的汤(如紫菜虾皮汤、海带排骨汤),尽量不要再放盐、味精;煮甜汤(如绿豆汤、红豆汤、银耳汤)时,放水果干(如红枣干、龙眼干)代替放糖。如果煮出来的汤很油,要先把上面的浮油轻轻撇去再喝,如果喝了,其他饭菜则要清淡些。


喝汤还要注意以下4点:1.喝汤更要吃肉。肉汤中只溶解了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大部分营养素还留在肉里,汤的营养远远没有肉高。因此,喝汤同时也吃肉,才能更好地摄取肉中的营养。2.不必追求老火靓汤。炖煮的时间越长,汤里面脂肪也会越高。3.不喝太烫的汤。我们的口腔、食管表面有娇嫩的黏膜,经不起烫。研究发现,饮用超过65℃的热饮,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一般来说,40℃左右是比较适宜的。4.特殊人群谨慎喝汤。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避免喝浓肉汤、海鲜汤及甜汤等;高血压患者不要喝咸汤,宜选择低钠高钾的杂粮杂豆蔬菜汤(如小米粥汤、番茄汤、丝瓜汤);高血脂患者避免油多、糖多的汤,可以选择杂粮粥汤;糖尿病人不建议喝一些甜味浓、粉质感重、淀粉比较多的汤,最好是白开水、淡茶。


编辑:刘燕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饭前喝汤胜良方”要分人看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