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现场


为落实以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综合干预为重点,12月14日至18日,衡水市举办了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管理培训班,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受市卫健委委托,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组织全院知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为全市6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3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并开展现场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普及、推广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和防治知识。


“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基层统一配备肺功能测定仪及相关设备,并采取集中培训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升基层呼吸慢病的筛查干预、健康管理、疾病监测及治疗能力,抓好呼吸慢病的同质化管理工作,更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崔朝勃教授授课


河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衡水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衡水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崔朝勃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医院同仁系统地提升衡水呼吸系统疾病整体防治以及危重症救治管理能力,一举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跨入了河北省的一流学科的行列。衡水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衡水市医学重点学科,近日被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认定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这是衡水市唯一通过PCCM规范化建设认定的科室。这标志着衡水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步入了“国家队”行列。这为搞好此次项目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搞好这次专题培训,崔朝勃带领全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优秀专家团队为大家授课。在主持开班仪式时,崔朝勃指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四大慢病”之一,患病率高、疾病负担大,是慢病防控的重中之重。目前的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需要,而处于疾病早期筛查、管理一线的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是做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关键。市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对于全市基层医院慢病防治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崔朝勃表示,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是对基层呼吸疾病患者及基层医疗机构是双重利好之事,对衡水市基层医院呼吸学科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市人民医院作为重要师资医院必将全力支持,认真完成带教任务。  



操作学习


据了解,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衡水市人民医院带教老师,均为呼吸慢病诊治领域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理论知识高、带教能力强,授课做到手把手培训,一对一教学,严格考核把关,使基层学员切实掌握培训内容,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习内容除了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基层防控和规范化诊断治疗之外,还包括雾化吸入、家庭氧疗、科学戒烟、流感和肺炎疫苗的应用等适合基层医疗系统的科普知识。在进行系统规范化理论学习、考试的同时,学员还先后来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门诊、肺功能室等现场学习常见吸入装置、肺功能仪等实际操作。 


此次项目培训班,搭建了衡水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及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相互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防治水平,推动衡水市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热情高涨


经过学习培训,参会的基层医疗人员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诊断、治疗、康复、筛查等相关知识有了系统的、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大家一致表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更好的为广大的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服务。


图片由韩东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