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头灯,提上水,7月22日晚8时许,趁着夜里气温低,温彦洲和妻子又到自家大棚给茄子打叉掐尖。


茄子长得旺,温彦洲的心乐滋滋。“两个大棚,一年种3季。”他笑呵呵地说,今年春天,一棚甜瓜、一棚甜玉米挣了两万多元,加上当前的一棚茄子、一棚豆角,秋季再种上两棚蔬菜……算算这收入,让人觉得日子甜、有奔头。



一年挣上四五万元,搁几年前,温彦洲想都不敢想。


温彦洲是桃城区郑家河沿镇西康村人。过去,他和妻子种玉米和麦子,赶上年景好一亩地只能净赚千把块钱,要是稍微出点岔子,也就只有五六百块钱。农闲时,他就外出打零工,支撑着两个孩子上学。


这紧巴日子何时能到头?


转机出现在2016年。考虑到种植传统作物收入低且不稳定,西康村“两委”讨论研究决定搞大棚种植。他们组织村民到饶阳县、邢台隆尧县和山东的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又从饶阳请来“师傅”,引进好苗子,沟通建立销售渠道。


村“两委”信心十足,但老百姓种惯了玉米和麦子,对一下子“改行”心里没底。


“咱几个先趟趟路!”胶着之时,包括温彦洲在内的5个村“两委”委员站了出来。他们带头试种了5个大棚的甜瓜,一人一个春季就挣了一万多元,当年就基本回了本。


温彦洲高兴,村民们也看到了希望,村里一下子添了十几座温室大棚。


更令乡亲们心里有底的是,镇里的主要领导多次到西康村调研指导,并在2017年帮助村里争取到了桃城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补助95万元。利用这些资金,西康村又新建了28座大棚,并在村南建起了交易市场。一到收获季,市场里停满了来自石家庄、保定、内蒙古、山西等地的采购车辆。



村里的大棚产业逐步做大,温彦洲开始寻找新商机。他利用西康村毗邻市区的优势,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建立了微信“采摘群”。瓜果快熟了,他就在群里宣传发布:“预定3块,不预定4块。”前来采摘新鲜时令瓜果的市民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就能卖上一千多块,温彦洲心气儿更足了,买了辆奇瑞汽车,开着小车学技术、跑业务、奔小康。


近年来,人们对蔬菜、瓜果无害化的要求与日俱增。听说杀菌灯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 ,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温彦洲花五千多块钱,在自家大棚里装了40多盏专用杀菌灯,利用臭氧杀菌消毒,提高蔬菜品质。



温彦洲还下载了“一亩田”APP平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加强与市区商超和各地商贩联系,早上采摘的蔬果,中午就能摆上市民的餐桌。


“卖光了!”今年6月2日,市区某超市给温彦洲打电话要甜玉米,没想到晚了一天货就没了。近几年,甜玉米受到消费者青睐,种植上还具有省工省力的特点。温彦洲也追赶“潮流”种了一棚,赶在麦收时节上了市。他先在市场投了600多穗“问路”,没想到效果好得惊人,三天就“清空”了全部鲜玉米。乡亲们纷纷找他问诀窍,温彦洲毫不隐瞒,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


日子红红火火往前走,闲不住的温彦洲又有了新的想法——建个育苗棚。为此,他开上小汽车,几次到饶阳县的育苗场“取真经”,并买来材料搞试验,努力做到育苗、生产、销售一条龙,争取早日闯出新名堂。


温彦洲的家庭小梦想,也契合了西康村的发展大规划——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村“两委”的推动下,西康村的大棚产业一步步壮大,先后建起了56个温室大棚,带动20多户村民致富。接下来,他们计划继续发挥种植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大棚蔬果走上致富路。同时,以安全绿色为特点,打造自己的瓜菜品牌,在本地占有一席之地,并走出去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温彦洲信心满满地说:“有党的富民政策,有镇村大力支持,俺家好日子还长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