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千顷洼》剧照

《血战千顷洼》剧照

回民支队烈士墓群纪念亭

 
1942年6月2日,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在冀南五分区阜东县(今属阜城县)纪庄和柳树高庄,陷入万余日军的“铁壁合围”之中,形势危急。面对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马本斋司令员指挥若定,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毙敌400余名,一举戳穿了日军合围的“口袋”底,杀出重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民支队直属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三纵队,为旅的建制,司、政、后、卫机关齐备,拥有一个团的作战兵力,辖3个大队、9个中队、27个小队和1个直属特务连、1个侦察排、1个50多人的文宣队(抗日剧社),共1700余人,20多匹战马,除长短枪外,还配有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0挺、掷弹筒3个、电台1个,是驰骋在冀中平原和邻近地区的野战化抗日主力之一。回民支队自1938年创建之后,英勇善战,军威卓著,令日伪军畏之如虎、闻风丧胆,是一支号称“铁军”的英雄队伍。


1942年春,日军为支撑太平洋战争,妄图把华北变为其后方基地、兵站。日军花费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动员三个师团和两个旅团,加上从河北抽调的“皇协军”、“治安军”、“警察部队”等共计10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八百多辆,以及汽艇和装甲车,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采取“梳篦子战术”,从平汉、北宁、津浦、石德四条铁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企图消灭抗日力量,摧毁抗日根据地。为实现这一狂妄野心,其战略部署是:画地为牢,分割包抄,步步推进。阴谋先从南面的冀鲁边区和北面的冀中区开始合围,由两头向中间压缩,待廓清南北后,再从中间的冀南区集中“拉网”,把压缩到中间地带的“残余”抗日主力一举消灭。日军的这个罪恶计划,从1942年4月开始实施,4月29日“扫荡”了津浦路西、平汉路东、石德路附近的冀鲁边区,5月1日又开始对冀中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6月2日开始在位于中间地带的冀南阜东县一带“拉网清剿”。这次“铁壁合围”持续达两个月之久,斗争形势异常严峻。


彼时,回民支队由冀中进入冀南,正是日军“铁壁合围”中间“拉网”、“六二扫荡”的前夜。“五一扫荡”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将军为粉碎敌人对冀中“铁壁合围”的阴谋,采取摆脱敌人围攻,然后跳到敌后铁路、公路及城市附近,实行突然袭击,使敌人陷入混乱状态,随后连同其支援部队一齐击退的战略战术,除留下部分兵力采取“离合集散”方式在冀中坚持抵抗外,主力部队向冀西山区、白洋淀、冀南方面等外围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回民支队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采取“跳跃游击”战术,圆满完成多次吸引敌军主力的作战任务后,遵照冀中军区电令,自1942年6月1日起,由冀中的交河县附近转入冀南边区阜东县境内。其最终转移目标是西进深南根据地或东越津浦路到渤海区的盐山一带。



6月1日晚,回民支队到达阜东县南端孙镇一带,侦察员们从各地陆续回来报告,敌人各据点都已增兵,东边南运河内有数艘敌人汽艇巡逻,连镇架起了浮桥。马本斋感到局势严峻,未及吃晚饭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敌情,研究行动方案。分析认为,敌人这次增兵异乎寻常,与以往“扫荡”有明显不同。以往敌人“扫荡”是“分进合击”,各据点出动,事前不集结兵力。即使有较大的军事行动,“扫荡”前一般只向较大据点集中一定兵力。而这次敌人却隐蔽在据点附近,说明兵力之多,据点容纳不下;驻兵地区之广,行动之诡秘,与“五一大扫荡”前的情况相似,可能在部署大的军事行动。根据敌人从东边的运河架起浮桥并增加了汽艇巡逻的情况分析,敌人似有东去的迹象。


马本斋司令员已经估计到回民支队的严峻处境:东面是南运河和津浦路,西面是阜景公路,南面是石德路和敌人的两道封锁沟,北面是阜东公路和交泊公路。南运河已有敌人汽艇封锁,显然敌人将运河和铁路倚为屏障,以西面的阜景公路为依托,在石德路以北交泊公路以南的地区进行合围。在这严峻的局势下,要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已不可能,如稍有疏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根据眼前形势和回民支队近两千之众的庞大队伍,在“拉网式扫荡”中,很可能与敌人遭遇,因此,突围、血战已迫在眉睫,不可避免。


马本斋司令员计划,在敌人合围前后,先行较长时间的隐蔽,尽可能地避免与敌前锋遭遇,并力求延缓与敌遭遇的时间,以躲过敌人大部兵力,向其尾部突围,使我军由劣势变为优势。只有如此,突围才有成功的可能,也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我有生力量得到保存。而目前,突围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严密隐蔽,隐蔽时间越长,敌人兵力过去越多,走得越远,突围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否则一旦与敌接触,敌前锋势必闻讯反扑,使我军处于腹背受敌的险境。他还设想,若是隐蔽一段时间后与敌遭遇,要白刃格斗,一分一秒地争取延迟敌大部队反扑的时间,同时省下弹药用在刀刃上。马本斋司令员一方面分析着敌情,研究作战方案,一方面从军事地图上寻找适合部队隐蔽的地点。发现阜城东南千顷洼是一片丛林,有利于部队隐蔽,于是果断地下达命令:部队紧急集合,立刻向丛林转移,侦察排继续侦察敌人动向。




命令下达后,为了迷惑敌军可能派出的眼线,队伍在附近村庄兜了几个圈子后,顶着闪闪群星,向北急进,来到千顷洼南沿的李贡庄附近,见这里树木稀少,便继续向千顷洼纵深行进,于午夜到达纪庄和柳树高庄。这里树木虽然不少,但大树零散不成林,也非理想隐蔽之地,但天马上就要亮,时间已不允许再转移,况且村庄四周又有些沙丘,地形地貌对作战较为有利。马本斋司令员遂命令一大队和政治部开进纪庄,司令部指挥所和二、三大队及特务连进驻北面与纪庄毗邻的柳树高庄,电台也在柳树高庄西北园屋内架了起来。


由于隐蔽情况有变,部队进村后,马本斋司令员命令各大队和直属队兵不解甲、马不解鞍,随时准备作战,并务求严密隐蔽,力争拖长与敌遭遇时间。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准开枪。只要敌人枪声一响,就不要再等命令,立即向敌来的方向突围。如白天突不出去,黄昏以后也要突围。万一黄昏突不出去,就占据高房,控制制高点,开展巷战。与敌遭遇时,坚决不打第一枪,冲锋以白刃格斗为主,以免惊动敌人的大部队回身反扑。只有在敌人枪响后,才可还击。同时要求各大队马上作好战前动员,务必使每个干部战士明了面临的严峻局势,明白队伍的作战意图,注意保护村民,并做好随时为国捐躯的心理准备。


各大队、中队根据司令部的命令和战斗部署,层层进行战前准备和战斗动员。虽然指战员们未吃晚饭,饥肠辘辘,但个个热血沸腾,决心英勇杀敌,为国立功,战斗情绪极为高涨。


果不出马本斋司令员所料,在南起石德路,北至交泊公路,西自阜景和景德公路,东至运河边的地区,敌人动用了约5万兵力,配有飞机、大炮、汽车、坦克、装甲车等。单是在景南县、景北县北、阜景公路以东、交泊公路以南、运河以西阜东县境内,就出兵达1.5万余人。回民支队已处在敌人合围的中心,不仅兵力相差悬殊,且武器弹药远不及敌,形势极为严峻。


敌情在按照马本斋司令员的判断步步发展。6月2日凌晨5时,日军开始调动兵力,在西边的阜景公路上,敌人数百辆汽车首尾相连,车队前头在柳树高庄西北、阜城以东拐至阜东公路二里处停下,形成自景北县至阜东公路的“椅子圈”。敌人步兵和骑兵、装甲兵及坦克部队,在回民支队隐蔽的纪高庄南面和北面,由阜景公路自西向东慢慢地推进。回民支队已处于万余日军的包围之中。


然而,由于回民支队掌握了准确敌情,部署周密,军纪严明,当敌人在柳树高庄村后大道上向东开进时,在大道南后院的回民支队的暗哨,用扫帚掩盖支在墙头上的机枪,距在大道上行进的敌人只有二丈多远,看得见敌人身影,就连日军的谈话也听得真真切切,战士们屏住呼吸,竟未被发现。至拂晓,敌人万余大军已经过去,形势发生了有利变化,突围的战机到来了。




天刚蒙蒙亮,停在西边和西北公路上的汽车已隐约可见。侦察员探明,这些汽车都是空的,每辆车上只有司机在瞌睡。正是突围的有利时机。司令部一方面命令派出人员协同村干部动员群众疏散,一方面紧张而又沉着地筹划突围的具体部署。马本斋司令员认为,敌人横在公路上的汽车是空的,并非出于敌人的愚蠢和大意,而在汽车背后一定还有相当的后卫兵力。如行动过早,汽车则是敌后卫的屏障,行动在敌后卫之后,汽车就是敌人的依托。一旦与敌后卫遭遇,枪声一响,东去之敌肯定反扑,对我军不利。所以,仍执行原定突围计划。并提前派分队长焦振锋带一个分队到东面担负阻击反扑之敌的任务。部署完毕后,准备早饭,等待后卫敌人,捕捉最佳战机。


上午10时左右,敌后卫部队千余人向纪庄围来。在村西50米、100米及150米处,设了三道封锁线,敌三四百人以梯队形接近村庄。当日本侵略军一个14人的小分队接近回民支队前沿阵地时,回民支队一大队三中队首先与敌兵展开肉搏战,刺杀日军13人,剩下1人狼狈逃窜。敌人的三道封锁线遂以密集的火力疯狂扫射,妄图封锁回民支队突围的道路。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三中队副队长马守增和三小队队长崔俊臣奋不顾身,带领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借沙丘树丛掩蔽,绕到敌军阵地沟沿,用手榴弹炸飞了日军机枪,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一大队的其余两个中队的战士和政治部的干部趁势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一时刀光血影,杀声震天。一大队长袭克等指挥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士们奋不顾身,喊杀声、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经过激烈战斗,毙敌200余,一大队和政治部杀出重围,接近了阜景公路。


当战斗在纪庄打响后,马本斋司令员迅速指挥二、三大队和司令部、直属特务连,兵分两路由柳树高庄向西南和西北的交通沟突围,全军立即投入白刃格斗。村西北一小股敌人占据了西北连家岗子和高家坟等制高点,架起机枪疯狂扫射,还有稀稀落落的冷炮打起,使我军突围受阻。已冲到纪庄西北角的抗日剧社战斗力较差,牺牲30多人,部分女同志退了回来。三大队长马永标便命五中队长马庆功率一个小队摧毁敌机枪阵地。马庆功奉命率领战士向日军几个制高点机枪阵地冲击,在五中队的猛烈打击下,日军丢掉机枪狼狈逃窜。五中队控制了制高点,为突围扫清了道路。马本斋司令员又组织第二次突围,干部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战士不甘于后,无论男女、文职及后勤人员,无不奋勇杀敌,就连抗日剧社十五岁的小演员丁天真也手执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敌拼杀,炊事员也挥舞着做饭的铁铲冲了上去。随队反战同盟的日本人田中同志还杀日军多人,缴获步枪三支。万众一心,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毙敌200余人后,部队继续向西南猛扑,一举戳穿了日军合围的“口袋”底,与一大队和政治部在纪庄以西会合在一起,跨过阜景公路,甩掉了300余名日军的追击。当日伪军从阜城来援时,人称“马老虎”的七中队长马虎文,率先登上阜景公路,抱着机枪将其打退。与此同时,东去的敌人闻声反扑,部分骑兵刚赶到柳树高村,就遭到焦振锋率领的一个分队的迎头痛击;我军随之又从右侧穿插到敌后猛烈射击。敌人惊惶失措,狼狈回窜,我军突围胜利告捷。




这次突围战,共消灭日军320余人,伪军百余人,宣告了日本侵略军“铁壁合围”阴谋彻底破产,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我抗日主力的狂妄野心。回民支队不愧为“无敌不克,无坚不摧,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


但是回民支队也付出较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82名英雄的回民儿女血洒沙场,为国捐躯,200余人光荣负伤。三大队长马永标是马本斋司令员的叔父,年逾五旬,是回民支队年龄最大的老干部,患有关节炎。同志们念他有病,劝他提前走,凭他的坐骑是完全可以突围出去的。但他执意不肯,坚决与同志们同战斗、共生死。在指挥夺取高家坟敌人的机枪阵地时,马永标不幸中弹,以身殉国。二大队长马国忠、副大队长薛泰、教导员马德舜,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国捐躯。二大队机枪射手韩玉海,子弹打光了,身负重伤。敌人上来想生擒他,他拔出手枪打死几个日本鬼子,最后壮烈牺牲。年仅十七岁的五中队交通员吴长根,在攻取高家坟机枪阵地时,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英勇献身。锄奸干事范之久,在政治部机关冲到纪庄村西口与敌展开肉搏时,用手榴弹当铁锤砸死一个日本兵后,英勇牺牲。抗日剧社年仅十五岁的演员丁天真负伤后,还照顾女同志突围,在与敌白刃格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政治部总务科长贾文,组织科统计干事金进,政治部书记员王继合,宣传干事杨略,锄奸干事张国梁,摄影记者田瑞章,抗日剧社演员马书晨、张子凤,中队副队长马守增,分队长张继元,机枪射手李文海和小队长崔俊臣、马守赛、马庆池以及机枪排战士郭同德、饲养员熊占元等,都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虽死犹生,浩气长存,永垂青史。正是他们这种崇高的精神,熔铸成了回民支队的军魂。


回民支队胜利突围后,在义和庄稍作休整,继续西进,离开阜东,按照原定计划登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
  

此战,地方上习惯称为“千顷洼战斗”,回民支队则称为“纪高庄突围”。


这篇文章是根据原回民支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副政委刘世昌将军和原回民支队二大队五中队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马庆功等人以及亲历此战的原回民支队200多位老战士集体讨论、共同回忆的材料,并参考《阜城县志》的记载整理而成,并被收录于由衡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衡水抗日烽火》一书。


作者:马晨曦(整理)  编辑:贾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