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为自己许下了誓言:要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用真诚和无私守护患者的生命,以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挚爱的护理事业,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我“狠心”把只有四岁和两岁的两个孩子提前送回唐山老家交由公婆照顾,只为没有牵绊,做好随时奔赴战场的准备,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支援湖北的请战书。在等待出征消息的同时,我认真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措施,看视频反复学习、观摩防护服的穿脱流程,为支援湖北做好各种准备。
看似突然的出征,其实也充满期盼和等待。2月5日中午1点左右,医院护理部通知我入选支援队伍,而且立即整理行装,出发去衡水集合。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激动,又紧张,还有一丝不舍。激动的是能够得偿所愿去湖北一线,和来自全国的医护人员一起抗击疫情;离开家人进入战场,面对新冠病毒,难免会紧张、不舍。我把出征湖北的消息告诉了丈夫,他是一名外科医生,作为同行,他非常的支持我,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给我打气说:“我也想去,只是没机会,你不是一个人去战斗,我会当好你的后盾,一定要安全回来,我给你做好吃的。”急急地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没有敢通知公婆和两个儿子,收拾好行囊,带着领导同事的叮嘱、带着医者使命与责任,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我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途。
2月6日凌晨,我们抵达武汉火车站,雨和雪拍打在脸上,接站人员一句:“大雨迎贵宾”,打破了略显沉闷的气氛,让所有队员心里一暖。酒店的后勤人员对我们更是贴心照顾,时刻让我们感觉到如同家一般的温暖,还有很多爱心人士匿名为我们捐赠热干面、饮料、水果、干果、生活用品等,我们顿时感到浑身都是力量。
安顿好住处,我们领取了防护用品、生活用品,随即投入到严格的医疗护理,院感等方面的紧急培训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中。熟悉方舱医院的病床布局,如何进入离开病区,各种注意事项及应急预案……学习防护知识,练习穿脱防护服流程……我们还集体剪了短发,把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记得第一次进舱,我们提前两个小时就开始准备,我很仔细的穿好防护服,每一个步骤都不敢马虎,深吸一口气踏进了大门,感觉像是进了一个新的世界。整个人是有点“懵”的,在里面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生怕出什么错误。尽管有过练习,但进舱的紧张感还是让我觉的自己好像一个“提线木偶”,护理操作时也显得生硬费力。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短时间内就让工作变得得心应手、井然有序。家人朋友、亲戚同事经常关心地问:“怎么样啊,还好吗?”我开玩笑地说:“不太伤‘心’,就是有点伤‘肺’。”因为在舱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两三层防护密闭的口罩,每次出舱后都是汗流浃背,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护目镜的压痕,口罩的勒痕……平时比较爱美的姐妹们自豪地调侃说,“这是我们特有的奖章,是来过前线的最高嘉奖”。
出舱摘掉口罩后总是大口呼吸,恨不得把在舱里亏欠身体的氧气一下子补回来。头顶“战疫发型”,脸镶各种勒痕,前看标记数字、背看单位姓名、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些都成了我们练就本领的标配。
在方舱医院里,我和同事们每天讨论最多的是如何给予病人更好的护理,如何使用好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办公软件,如何做好自己的防护,如何做好三查七对、病情观察、照护记录等。我们群策群力,在方舱医院推行6s管理,把护士站的物品药品整理归位,将患者与办公区域分开,标识清楚,提升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医护与患者有了归属感。从建舱开始的仓促上阵到后来的井然有序,从舱区凌乱的工作场地到整齐划一的环境改善,从手忙脚乱到高效运转,我们努力着也收获着。
方舱医院里大家互帮互助、众志成城,为战役胜利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每一次进舱前,医护人员之间一句“加油,你是最棒的”,虽然看不清脸,但都能感受到口罩后面的微笑和鼓励。交接班时一句“胜利的一天,辛苦了,大家再接再厉。” 战友情谊化作与病魔战斗的动力;《我和我的祖国》、《大中国》……上下班路上,我们唱红歌,减压打气,斗志昂扬。
为了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慌情绪,做好“心理防疫”,我们将“小林漫画”贴在方舱医院舱区内。“超人为啥爱穿紧身衣?因为救人要紧。”看着一幅幅浅显易懂但富有哲理的作品,让人捧腹同时,又能激励人们前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我们还会调皮地模仿漫画里的人物形象,有的患者笑着笑着就哭了,他们说,这些漫画画的就是我们医务人员。每天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但时刻充满希望,相信疫情一定会被战胜。我们把一些宣肺操或舞蹈制成宣传册,帮助患者锻炼。工作之余,我们和患者一起跳广场舞、做操、练八段锦,时间不长,大家就成了成了亲人和朋友,他们理解我们行动不便,抢着帮助我们干一些发饭、发药、收拾床单等力所能及的活儿,晚上熄灯后打手电帮我们照明。
对待患者,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远道而来支援武汉的一名护士,而是全身心践行“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这句医学名言,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千方百计尝试和患者的交朋友,做他们在方舱医院的“家人”,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回归家庭的信心。
有一次一个大爷愁眉苦脸地说:“最不爱喝中药,太苦!”我说:“你就把他当成衡水老白干,干了。”我们互相比了一个干杯的手势,喝完大爷幽默地说了一句:“就是没有菜!”我们都哈哈大笑。我们相互学习彼此的方言,听着对方说着蹩脚的方言哈哈大笑。每当患者感谢说“我们永不分离”时,我的眼泪总会控制不住的流下来。我给他们介绍衡水名胜特产:衡水湖、衡水老白干、深州大蜜桃,听他们讲东湖美景、武大樱花、黄鹤楼名胜、热干面小吃等,有的还教我玩鲁班锁。有个阿姨拉着我的手说“姑娘,虽然看不清你的样子,记不住你的名字,但看到你的眼睛我就能认出你,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出院了,你们也不用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了,让我记得你长什么样子。”
因为名字中都带一个“环”字,我和患者老陈相熟。他感染病毒,家人也不幸中招,父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妻儿也在别处方舱医院,刚入院,因为惦记父母妻儿,他情绪特别低落,压力很大。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每次交接班和值班时,总会刻意与老陈多聊上一会儿,还教他如何正确佩戴口罩,采集咽拭子如何正确漱口,并带着陈某和病友们一起跳跳舞、做做操,活动身体放松心情。治疗一段时间后,老陈疾病症状消失,但连续4次核酸检测都是阳性,比他来得晚的都出院了,他心又焦虑起来,有些魂不守舍、萎靡不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断地开导他说“只要好好治疗,不要着急,要有信心,”我开玩笑说:这四只“阳”要是真羊就好了,可以吃涮锅了嘛。他脸上露出来久违的笑容。我主动和他加了微信,下班后经常在微信上和他聊天,询问他饮食、睡眠、服药等情况,叮嘱他多吃、多喝水、多休息,出院后要戒烟;和他聊聊家庭、生活,讲讲衡水的风景特产、人文风俗。每次入舱总会给他带些零食或水果,还教他跳舞,逗他开心,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三八妇女节”这天,老陈送给我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手写的三页的感谢信,表达他对我的深深谢意,这份特殊的礼物重如千金,我会永久珍藏。后来老陈在微信上告诉我,他第七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还约着以后要带着家人到对方家乡“走亲戚”,我请他吃炒饼看桃花,他请我吃热干面看樱花,再看一看英雄的武汉、繁华的武汉。
病人出院是我们医务人员最高兴的日子,可又是最难受的日子,每个病人都是泪流满面,送他们到门口,那么的不忍松手,不愿转身,不愿说再见!
3月10日,作为最早开舱、最晚关舱的武昌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关门大吉”,我们踏上归程也进入了倒计时。来时,雨雪绵绵;走时,晴空万里。3月18日是我们撤离的日子,早上5:30街道上志愿者、司机师傅、酒店服务人员、记者……早早排列起长队,手里拿着国旗,嘴里喊着口号:“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想约你们,在下一个春天里……”
在武汉这些天,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哭鼻子,一开始我觉得自己爱哭了、脆弱了。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在武汉的这个大战场上,我们遇到了太多感动——领导的认可,患者的点赞,战友之间的兄弟姐妹情谊;一支支奔赴武汉一线的医疗队伍,一个个眼睛熬红、嗓音嘶哑的志愿者,一双双充满希望的武汉百姓的目光,都让我们感动,这段经历是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凡为人民医者,肩负健康职责,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作为一名护士,能有几次机会接受国家召唤?“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无论何时、何地,我一定会挺身而出、勇往直前,为我深爱的祖国和同胞而战斗。我为生在伟大的中国而自豪,为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
我想用一首诗来总结我此次支援武汉的经历:铿锵玫瑰逆风行,冲锋疫线战江城,救死扶伤写大爱,中国花开别样红。
讲述者:刘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