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当人们沉浸在新春的快乐中时,新冠病毒已在武汉蔓延开来。“我愿意去武汉,和武汉医生一起并肩作战”,我深知此时逆行武汉非常危险,但作为呼吸科医生,深感到责无旁贷,愿不计得失、无论生死,出征武汉。
1月27日,大年初三,我们到达武汉。迅速进行了穿脱防护服培训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知识培训。穿脱好防护服,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战友,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大夫曾参加过“甲流”救治工作,向她请教后,我更掌握了一些小技巧。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每个步骤及细节都详记于心,我也更提高了信心。
我们支援的是武汉市第七医院,该院于1月20日确定为第一批发热定点医院,所有病房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驻地距离七院1.9公里,走路十余分钟即可到达。经过前期对接,1月30日,我第一天进入武汉七院工作。
隔离病房与我们平时的普通病房最大的区别是,家属不能陪床,患者往往很焦虑。我时刻关注着患者们的心理变化,疏导他们焦虑的情绪,及时把肺炎正在吸收、核酸转阴的好消息告诉他们。有的患者核酸检测一直呈阳性,心理压力很大,我告诉他“不要担心,你的肺炎已经在吸收好转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转阴,只是个时间问题了”。还有,武汉话不好懂,尤其老年人方言口音重,有时就连邻床的武汉人都听不明白,我只能求助护士当“翻译”,或者用纸、笔交流。往往沟通需要很长时间,但这里没有他们的家人,他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缓解他们的焦虑。患者们出院时激动地说,他们感谢河北,一定在疫情结束后到美丽衡水来看我,我也被他们的感恩与坚强感动着。
武汉七院的医生基本没有接触过呼吸机,因此次疫情需要,上级调入六台无创呼吸机和一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在一次抢救患者时,我通过给患者佩戴无创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参数,成功将患者抢救过来,这曾让七院医生欢呼雀跃。能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一己之长去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治疗时间,也让我深深的感到自豪。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每一个人竭尽全力的付出,收获了很多,得到很多!3月5日,我光荣的成为预备党员。在这个特殊时期和地点,我得到了党组织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了一份责任。在这里我收获了“战友情”,收获了武汉人民的情谊。返回家乡之前,武汉市领导、武汉七院领导、七院战友们、公安干警、酒店人员、志愿者们纷纷为我们送行,在这一刻内心被武汉人民的感恩之情震撼着。在这里,我同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成了一辈子的战友,结下了一辈子的友情。
3月20日,我们胜利凯旋了。冒着严寒出发,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后,返程时已是春暖花开。经过顽强拼搏,我们实现了四个“零”:全体医疗队员零感染、医疗救治零事故、医疗护理零投诉、出院患者零返阳。
我感动于自己是个中国人,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方式,让人们直接、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一声号令之后,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建设分秒必争,19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同样,在我们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武汉抗疫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共产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
感动于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在我们支援湖北的队员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过“非典”、“甲流”这样重大传染病救治的经验,大部分医护人员是80后、90后,第一次经历如此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但是大家没有恐惧心理,每天都是积极乐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流过泪,为献出生命的医护人员流过泪,却从未因为工作辛苦、自身安全流过泪。
我深深的感受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滔滔长江水,巍巍黄鹤楼。湖北武汉,这座城市经历过辛亥炮火、抗日烽烟、特大洪水等多次重大考验。“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对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来说,这是感天动地的牺牲奉献。我们所在的武汉市七院也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但所有医务人员没有退缩,他们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下班后,他们便集中隔离在医院对面的酒店,他们不能回家,一直坚持到了患者清零。他们是儿女、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他们坚忍奉献乐观,他们热情的介绍武汉的热干面、樱花、武汉大学、美丽的东湖水,我看到了他们对家乡深深的热爱。
在这场空前的疫情中,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医务人员、基层干部、民警辅警、志愿者,他们有的与我年龄相仿,当危险降临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让人动容。这些离去的背影,终将成为我们接力前行的力量。有些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友和我一样,在临行前带上了夏装,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每一份坚持汇集成中国力量,点亮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
此次,作为一名呼吸专业医生,能够发挥一己之长,竭尽全力挽救生命,我倍感光荣。通过这次生命的洗礼,我积累了经验,若有战、招必至,我相信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将把此次防控疫情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并不断深造,继续发扬“人道博爱、大医为民”的哈励逊精神,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讲述人: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