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7点,在睡梦中接到马洪芳护士长的电话,她说科里要派两名护士支援武汉,对于支援武汉我是有准备的,早就写下了请战书,科室也成立了应急小分队,我也是小分队中的一员,还去了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现在终于轮到我上战场了。


我该如何告诉告诉父母,来不及多想,首先得把老妈接过来照看孩子。孩子才两岁最是难看管的时候,到老家撒了个谎,把老妈接来,顺便带来了多年不用的行李箱,我说行李箱是我媳妇儿要用。到家后终于瞒不过去了,才告诉老妈实情。妈妈含着泪水说:“我该怎么跟你爸说呀,你爸心细又爱操心。你身子骨又这么单薄,去了多吃点儿。”我说:“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有泪也只能往心里流,不能让老妈看见。还好媳妇儿识大体、顾大局,在工作上一直支持着我。


2月19日,我们在正定机场与河北省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集结完毕,准时飞往武汉,落地后我们见到了同时支援的上海、陕西等医疗队,远远的招手致意,给对方加油打气。在出机场时,见到了迎接我们的志愿者,他们举着条幅高喊:“感谢河北,感谢河北!“我当时真的呆住了,太感动了、太暖心了。当队伍里有人回应“武汉加油”时,我们共同高喊:武汉加油!呼喊声响彻机场大厅。我们来了,武汉,这是属于我们的战场。


在简单的休整后,我们于2月22日正式入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为第一支入驻中南医院的医疗队,当得知中南医院的老师们已经奋战在一线一个月了,有家不能回,我深感钦佩。我说:“我们来了,战疫路上,你我并肩同行,请你们放心”。



我主动申请第一批进病房,在童莉主任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中南医院2号楼3病区。童主任反复交代了注意事项,随后中南医院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病房环境、工作流程等,虽然环境变了,流程变了,但我们救治病人的心没有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我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工作流程,练习之余,我又不断在脑子里回想规范的操作过程。第一天上班,科学规范的操作,赢得了中南医院老师的好评,并将情况反馈到指挥部,对我提出了表扬。虽然出隔离区后口干舌燥,耳朵夹得生疼,衣服湿透,这些都没有关系,战时状态,不允许出现“逃兵”,只有顺利完成任务。当给病人做治疗时,病人的一声声感谢,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更深刻意识到了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2月28日,本是休班的我又被紧急调配带领两名护士上夜班,同组队员都没有进入隔离病房的经验。我事先沟通好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工作流程,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避免头晕、恶心等不适,安抚她们忐忑的心情。当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时,新环境的熟悉,重点病人交接、一切有条不紊地按流程进行,初次合作就非常默契,圆满地完成了夜班的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会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发到微信群中,让更多的兄弟姐妹少走弯路,更快的适应病房环境和工作流程。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感受到了太多的关爱,领导、同事、家人、朋友,战”疫”路上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何其有幸,有你们同行。


疫情就是命令,3月7日晚,我接到紧急任务,领队打电话说河北支援另一所医院(武汉市七院)的老师生病了,问我能不能替班,我说:“行,没问题”,第二天八点我准时出现在武汉市七院的隔离病房,交班、输液等治疗工作有序进行。病房的患者很热情,主动拍摄了我治疗的瞬间,心里暖暖的。一天穿脱了两次防护服,在隔离病房里呆了七、八个小时,出来浑身都湿透了,不过当大家回来时在班车上唱着打靶归来时,深感一切都是值得的。



后来中南医院的病人转到了雷神山,我们接到命令进驻雷神山,我又做为第一批护士进病房。第一次去雷神山医院,表面看着不起眼,一进去别有洞天,里面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病房单元设计以“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为原则,采用“三区两通道”设计,严格区别污染区及非污染区,整个病区采用负压设计,更好地保护了医护人员。


在雷神山我们男生主动承担了夜班任务,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34床的大爷情绪激动不配合治疗。询问原因,原来是因为对治疗方案不理解,老大爷是从中南医院转过来的,在中南医院时病情较重,所以给予了营养液输入,补充了白蛋白。现在病情好转,我与医生沟通后,了解到大爷现在无需补充营养了,我向老大爷耐心解释,老大爷听说病情好转很高兴,积极配合了工作。雷神山的病人大多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难免会遇到伤心事,在一次上夜班八点多去做治疗时,进病房后发现房间里漆黑一片,非常安静,我们打开灯才发现20床的阿姨在抹眼泪,一开始还以为阿姨担心病情或者是想念家人,后来邻床的老婆婆告诉我们她的家人没了,也就在这时阿姨哭出了声,说她的哥哥走了。看着阿姨这么伤心,我的眼泪也在眼睛里打转,想想阿姨深受疾病折磨,远离家人,现在至亲又离她而去,悲从中来,我必须为她做点什么。后来我坐在床边,倾听她的哭诉,安抚她的情绪,给阿姨加油打气,慢慢的阿姨心情平静下来,我才离开病房,阿姨反复感谢着我,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工作上,我们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比如有的病人血糖高,在发饭时我们就给糖尿病餐;有的阿姨不喜欢吃橘子、橙子,我们就给香蕉、苹果;有的男病人吃的多,我们就把余下的饭菜拿过去;天气慢慢暖和了,我看病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就从库房里找出秋衣、秋裤、凉拖鞋送去;病房里的电视坏了,我就去帮忙修电视,慢慢的病人们都认可了我们的工作,主动和我们合影留念,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后来病人都慢慢的康复出院了,我也迎来了最后一班岗,这一天我们都早早的来到病房,在防护服写上“最后一班岗”。进入隔离病房后,大爷、婆婆看到了,明白我们就要走了,拉住我们拍了小视频,说了感谢我们的话,又仔细询问我们怎么回去,能不能回家,是不是要隔离,像亲人一样嘱托我们保重,有时间来武汉赏樱花。我祝愿大家早日康复,我们一起回家。随后我们把剩下的7个病人转到了其他病区,把病房、医疗区、库房等彻底消杀后,雷神山的感控人员检查合格,在病区入口处贴上了封条,那一刻,我们终于完成了使命。我们哭了,是胜利后的喜悦。


合影留念(潘英琦,右)


随着疫情的好转,欣喜之余更多的是不舍,大家都开玩笑地说:戴着口罩,我认识你,摘了口罩还得重新认识,哈哈哈。多么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回到这个地方见一下没有戴口罩的你。


武汉再会,3月31日是我们河北省支援湖北第七医疗队与武汉离别的日子,当缓缓拉下窗帘,慢慢关上房间,转身下楼离开,却发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是满满地留恋和怀念。



忘不了这座城。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来时春寒料峭,现如今春暖花开。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它昔日的繁华和美丽的容颜也逐渐重现。第一次来武汉虽然没有欣赏武大的樱花,感受黄鹤楼千年的韵味,却收获了独特的感动。来武汉随处可见的是那一条条感谢标语:“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武汉人民永远铭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凯旋而归”。在行驶途中,只要是有警察的地方,就会看到那群同样一直在战斗的“战友”在敬礼。是武汉这座城市给予我们最高的荣誉和厚爱,让我懂得了医护人员肩上的职责。


忘不了战友情。上战场前我们一块儿练习穿脱防护服,在战场上我们相互穿防护服,辅助班的老师总是提前把护目镜用洗手液擦拭好、晾干,生怕我们工作中起雾看不清,由于穿防护服行动不便,老师们总是蹲下来给我们穿鞋套,然后用胶带把容易脱落的地方粘了又粘,穿好后又一次次的检查,生怕有一丝丝得缝隙;来武汉前大家几乎都没有到隔离病房工作的经验,记得第一次去病房时,有个队员出现了缺氧的症状,头晕恶心,我们让他坐下来休息,可是一直不见好转,我们都说你脱了防护服去休息室休息吧,可他一直说再等等再等等,我们都明白,他是怕他走了,剩下的工作留给我我们,担子就更重了,但我们何曾不曾担心他的身体呀。


忘不了这里的人。我要感谢武汉中南花园的服务人员。从除夕你们就坚守在岗位,服务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疗队。记得刚来时我们吃不惯辣椒,是你们主动调整菜谱,让我们吃到了家乡的味道,队员房间的灯坏了或忘带房卡被锁在门外,是你们一次次毫无怨言的付出,为我们做好了后勤保障。


再见了武汉,再见了武汉人民,再见了战友,虽然离别时我们不能共饮一壶浊酒,但那悄然绽放的樱花一定见证着我们一起战斗过的日日夜夜,每当樱花绽放时,我会想念你们的,再会!



3月31日,当我们归来时,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自迎接,衡水交警的一路护送,衡水人民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受到了最高的礼遇。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做了所有医护人员都会去做的一件事,只不过恰巧是我而已。胜利不仅属于我们医护人员,更属于你们。此时此刻,我为身为衡水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爱你,我的家乡,大衡水。

 

讲述人:潘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