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来自传染病医院的护理人员,到湖北一线救治患者,我责无旁贷。大年初二,我主动向领导请缨支援武汉,来不及征求家人同意,未与家人道别,便临危受命,非常荣幸的成为河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连夜奔赴武汉。


坐在前往武汉的火车上,看着同行的战友。有对未来的期望,有对家人的不舍,但更多的是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到达武汉后,我们经简短培训后,便即刻来到了武汉市第七医院开始了医疗救治工作。我利用休息时间,与非传染科战友们分享防护知识,如何戴口罩才能保障严密性,如何穿脱隔离衣防护服,如何与病人接触,如有处理病人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四病区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的主要职责是病人的服药、各种注射及相关的治疗护理,还有病人的生活护理,定时帮助病人翻身及病区卫生。患者对新冠肺炎认识不足,有恐慌情绪,我们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工作时进入污染区前算上连体防护服,我们头上要套两层帽子,帽子把头箍得紧紧的,一根头发丝也不能暴露出来,确实麻烦很多,感染的风险也很大。为了好打理、节省时间,尽可能的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我和战友们开始就流着眼泪剪去了长长秀发。在这里的护理工作繁重,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但我们一直任劳任怨,用细心耐心爱心护理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多次成功让病人转危为安。



病区里大部分为老年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又没有家属陪同。我们定时细心的为病人喂饭、喂药、翻身、清理大小便,耐心安抚他们的情堵,竭尽全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的病人病情危重我会守在病人身边细心的观察着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看着各种插管,听着机器的报警声,在住进医院的那一刻,许多患者都觉得恐惧感袭遍周身,有的变得特别烦躁。安抚患者的情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面对患者,我们总是安慰大家,"请您放心,有我们在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整日忙碌的工作,让我和队友们很快熟悉了各项流程,成为了四病区救治工作的主力军,渐渐也习惯了防护服里面衣服反复的湿透,习惯了护目镜上的水雾,习惯了护目镜和口罩的挤压,脸、额、耳朵的疼痛,习惯了双手因反复洗消后红肿及瘙痒,习惯了从接班忙碌到下班的工作状态。同时,我也在身边共产党员的激励下递交了入党申请,并随时准备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病区的工作,随时可能会被感染,可能会牺牲,让我们身心疲惫。但就是最开始的初心和肩上的使命,激励着让我们一直义无反顾的坚守在战场。四病区里,66床的李阿姨,是一位86岁的老人,有严重的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身边又不能有家属照顾,我总是主动去帮阿姨喂饭、喂药,帮她清理大小便,擦拭身体,亲人般的照顾让阿姨很是感动。



22床40多岁的苏大姐,刚刚得知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内心焦虑、烦躁。得知她的情况后我主动去和她聊天,介招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讲述着自己来武汉后的经历,努力传输正能量,安抚着她的情绪,聊着聊着苏大姐的情绪慢慢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很快就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苏大姐微笑着握着我的手说,“武威妹妹,你从衡水来支援武汉,穿着厚厚的不透气的防护服工作,真是不容易。感谢你!我虽然一直看不到你的样子,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和你充满爱的眼睛。”那一声声感谢、一张张笑脸让我们欣慰,激励着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来武汉后,起初我一直瞒着父母说自己在单位隔离学习。平时,我找各种借口不和他们视频聊天。打电话也只是简单的问候,不敢多聊,怕他们心生怀疑,不想让他们担心,毕竟父母年纪大了。后来父母还是听说了我来武汉支援的事儿,和我接通了手机视频,那一刻看着父母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我泪流满面,父母一句句的嘱托,一声声的支持和那已满眼的泪水刺痛着我的心。我知道你们的担心,却只能说一句“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你们多注重身体",那时,我多么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回家陪着他们吃顿团圆饭,好好抱抱他们,陪他们聊聊天啊。



看着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一家家医院清舱,每一名医务人员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经过55天的艰苦奋战,武汉疫情终于得到控制,我们可以回家了!有欣慰、有激动、有感恩。55天的磨练,我的业务水平再次得到提高,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激励着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救治更多患者的工作中。



目前,我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随时准备接受党组织的检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讲述人: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