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穿上这身白大褂,我们在一线并肩战斗,照顾好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来日,我们一起凯旋!”27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呆了整一个月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护师陈静,趁着休息的空隙,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经验,希望和后来的战友们一起分享,一起前行。



陈静在武汉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少有消息传回来,如他自己所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一直在努力前行,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陈静坦言,刚到金银潭医院综三科时,和搭班的医护人员交流不通畅是令他最头疼的事儿。“和我搭班的两位医护人员都是武汉当地医院的同行,湖北话特‘流利’。”陈静说,巡查病房时,他几乎是连说带比划,最后纸笔都上了,才弄清楚他们的意思。不过,好在经过这些天的相处,他们小队的默契度越来越高。“现在他俩一个手势,我就能猜出什么意思来。”陈静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后来的“小伙伴儿”们,进入新的工作环境,语言不通不要慌,也不要焦躁,“毕竟医学是相通的”,适应只是个早晚问题。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是用真诚的爱去抚慰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陈静负责5个病室,20多名患者。在巡查过程中,他把患者们的情况全部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在每个病房他都会跟患者们聊上几句。“话匣子一打开,患者的精神气也好了,我们也不觉得病房气氛低沉了。”陈静还记得,此前病房曾收治了一位老大爷,神情紧张,呼吸急促,血氧指数也不好,虽然给予了他对症治疗,但情况却不见好。“我觉得他可能是焦虑、心理压力大,就有意识地跟他聊天。一聊才知道,他担忧自己的病,也担心家人的情况。”陈静认真倾听老人的倾诉,与他聊疾病,开导他。一段时间后,老人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很多,配合治疗,病情也稳定了。“对患者来说,医生是他们可以接触的、最信任的人。这时,我们停下来聊聊,对他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在陈静看来,帮患者打开心结,是最好的“良药”。


综三科的医护人员们,称呼午夜电话为“午夜凶铃”。只要电话一响,就意味着可能有重症患者由方舱医院转过来,他们即将面对一场与死神的赛跑。陈静遇到转院人数最多的一晚,共转来14名患者,接待、抢救、安置等工作后,大家几乎都站不稳了。“值中班时,还要为午夜的忙碌留下后劲儿。”陈静总结道。


最后,陈静还想叮嘱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做好防护,咱们的亲朋好友还在衡水等着咱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