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这为我们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在疫情面前,无论是患者、医护人员、基层干部,还是普通市民,都存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此时此刻,他们特别需要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医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精神紧张压力、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人的身心和谐,更谈不上抗击疫情。抗击疫情是一场阻击战,如果心理防线失控,必然会影响到疫情防控工作。要想战胜病毒,先要安顿好心灵家园,以心胜赢得全胜。因此,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我们必须守住的“防线”。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我市也印发《衡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就科学、规范开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出部署。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重视心理疏导引导;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注重人文关怀。一方面,构筑心理防疫堤坝。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他们疏解压力,调控情绪,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与疫情的战斗中。同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以扎实过硬的工作,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干部职工尽最大可能提供工作上的便利、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人员轮休,做到张弛有度。对于长时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要给予他们的家庭足够的关怀和照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做好温暖人心的工作。要关注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防止出现歧视言行,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隔离者的心理健康,也能有效减少人们的顾虑,防止对病情及接触史瞒报情况的发生。另外,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大疫面前,人的心理卫生建设与肌体抗疫一样重要。打造牢固心理健康堡垒,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我们才能更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