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方位湖北、坐标武汉,我们来了
武汉,我们来了
看似突然的出征,其实也是焦急的等待。2月5日中午1时多收到通知说医院选拔护士、驰援武汉,我立刻报了名,其实我们ICU医护人员已多次向医院提出支援抗疫一线的申请,这次报名大家更加踊跃。等待中,我接到通知,我将和另外两个姐妹出征武汉,来不及和亲人细细告别,急忙收拾行装,踏上了支援武汉的路。一路上手机响个不停,全都是亲人、同事和朋友的叮嘱和祝福,为我加油打气。
凌晨4:30,带着领导与同事亲人们的祝福我们顺利抵达武汉,第一次坐车上千公里不是去旅游而是与新冠肺炎作战。天下着冷冷的雨,老天似乎想给我们来个“下马威”。既已到达,我们便无所畏惧。高喊“武汉,我们来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路上不见往昔来往的人流,接待我们的武汉朋友不停地说:“欢迎来支援我的家乡,你们辛苦了”他们用热情冲淡了风雨的寒冷。简单休整后我们领取了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及药物,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身处异地的我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支援武汉,我们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穿戴防护服,我们集体剪了短发。曾经有人说过,我死都不怕,还在乎这几根头发。 剪完后我把照片发给家人和同事看,还调侃说让他们适应一下,万一回去买不着发套会吓着她们。结果她们都给我留言说,“你傻傻的笑着,我们眼睛湿润了,你拥有了当下最美的发型。”看完后心里暖暖的。
新发型、新使命、新征程! 新冠病毒,待我白衣为战甲,便将尔等命来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月7号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练习咽拭子标本采集操作(中间者为刘俊环)
培训穿脱防护服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第二天,经过昨天晚上的休息,我们甩掉了路途的疲惫,马力全开、全身心投入新冠病毒防控岗前培训。一整天都是忙碌忙忙碌碌,因为明天就要进“舱”了,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穿脱防护服。穿脱防护服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技术的考验。虽然经过培训,大家对穿脱防护服还不是很有把握,我在原来的医院培训过,也看了不少视频,临时客串起老师来了,帮助大家把好“质量”关。
晚上培训了咽拭子的采集方法,两位老师不但漂亮而且认真负责,要保证我们每个人完全掌握后才肯离去。最后要对陈玉娟院长、徐卫华队长、王处长表示感谢,在这种严峻形式下,尽量满足大家的生活需要,一日三餐丰盛可口,蔬菜、水果、蛋、奶、肉样样齐全。小组队长也十分精干,协助队长工作是我的荣幸,虽然有点小忙,也历练了自己。
“战友们”等到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我们定一起平安回家。
2月8日
元宵佳节倍思亲 收拾行装战地行
正月十五元宵节,本应是一个阖家团圆、喜庆热闹的节日。因为疫情,让这个日子变得格外安静,似乎显的格外静谧。因为疫情,我已经与自己4岁、2岁的宝贝22天没见过面了,真想看看他们熟睡的样子,恨不得飞过去抱抱他们……我们衡水护理小分队专门录了一个小视频,向关心支持我们的衡水父老乡亲和家人朋友送上元宵节祝福,我相信我的家人,我思念万分的两个小宝贝也会收到这份祝福。我想告诉他们“虽然你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但是我相信你们会以我为荣。”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检察长陈岩石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战争时期,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来到武汉后,衡水护理队领队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是党员?” “我是党员!”也是我这两天听到最有力量、最激励人心的话了。党员带头的一幕幕,让我感动在心里,夜不能寐,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我连夜向党组织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我的想法很简单,向医务党员学习,获得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特权”,在抗击疫情这场人民战争中冲锋在前。
连夜向党组织写了一封入党申请书
晚上就要进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值我的第一个班,心情既激动又忐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里相像着病房里的无数的各种画面,患者被新型肺炎折磨的痛苦,对生的渴望,无家人陪伴的孤苦,不禁我的眼眶也饱含了泪水。我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总会过去,阳光终会穿透厚厚的云层,胜利的曙光终会降临,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当万家团圆的时候,所有战疫勇士终会在阳光下绽放最美的笑颜。
晚上早早的洗漱准备好行装准备开启第一次战地旅程。FIGHT!
2月9日
出“舱”之感
昨天晚上第一次入“舱”值班。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尽量避免上厕所,我们从昨天下午四点以后就没有吃饭喝水。按照规范穿戴好防护用品,全副武装地进入病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感觉像个太空人,虽然有些憋闷感,但我们都能克服。进入病房后首先熟悉了自己的病人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稍有一点空余时间,在队长张宏亮的带领下我们忙里偷闲把简易的护士工作站进行了“6s管理”,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好评。发中药时,有一个大爷愁眉苦脸的说:“最不爱喝中药,太苦!”我说:“你就把他当成衡水老白干,干了。”我们互相比了一个干杯的手势,喝完大爷幽默地说了一句:“就是没有菜!”我们互相哈哈大笑起来。
工作中的刘俊环
一位正在锻炼的阿姨说:“你们河北的小姑娘长得都真高啊!”我说:“那我给你儿子介绍一个我们那里的好姑娘吧”……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拉近了我和患者的距离,变成了陌生的朋友,我也会尽量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和他们多做些沟通,病人们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
我相信,医患携手,并肩作战,战胜病魔指日可待!加油!
日记作者:刘俊环 整理:张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