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初二开始,衡水市三院护士长郭玉丹就没有回过家。即便想念家人了,她也不敢视频聊天,因为只要被问及抗疫一线的事,她就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连话也说不出。


作为一名“80后”护士长,她和年轻的同事们,作为第一梯队医护人员,一直冲在抗疫一线。危难当头,柔弱的她们忘记了恐惧,舍弃了私情,成为一支坚强的“抗疫娘子军”。



记者与郭玉丹约好的采访延迟了整整两天。“实在不好意思,真是太忙了。”直到7日午时,她才得空与记者通话,沙哑的声音中传递着疲惫。


面对疫情命令,郭玉丹主动请缨,进入抗疫第一梯队。“我孩子都11岁了,和那些孩子还小的同事们比,我负担小多了。”可谁知,她“站不住脚”的理由当即被其他年轻护士“推翻”了,“疫情面前,我们都愿意跟着郭护士长一起上!”同事们献身一线的决心和坚定的眼神,融化了郭玉丹的心,也让她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战“疫”一线。



郭玉丹在内11名护士分别值守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个区域。她们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全院医务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熟悉进入各个区的流程。“如何穿、脱防护服,该如何消毒防护,每一步都十分关键。”在郭玉丹看来,他们把守的是全院一道道安全防护屏障,一步不到位,风险就会找上门。


三个区域的划分实则是病毒风险等级的划分,而郭玉丹还有其他几位年轻护士就身处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这些地方或与病毒近在咫尺,或干脆被病毒时刻包围。“我们每天都要把口服药发放到病人手里,把饭菜送到他们床边,其实这是无时无刻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说到这,电话那头的郭玉丹突然哽咽。过了好半天,她才抚平情绪,“身处污染区的年轻同事们在疫情面前,个个是勇士,虽然防护措施很到位,但心里总替她们感到担忧……”



疫情面前,所有的恐惧和不安都要藏的严严实实。面对有些急躁不安的病患,郭玉丹总是笑脸相对,还经常写小纸条,贴在玻璃窗上鼓励他们,“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战胜困难,加油!”她把最强韧的力量给予身边的病患和同事,而自己的心却柔软地不能触碰。12天来,她以院为家,没有和亲人视频过一次,“我真的受不了提及抗疫一线的事,因为有太多的不易……”郭玉丹二度哽咽,说不出话。为了让家人放心,她选择每天发短信报平安,只有短短“没事”两个字。


除了繁重的护理工作外,郭玉丹和同事们还承担起医院“卫生员”的职责。院区、办公区、隔离区,医院每个角落都需要清洁到位。特殊时期,这些默默无闻的护士,身兼数职却没有一句怨言。郭玉丹说,她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亲人好好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