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锅烧鸡是一道美味,但在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记忆里,落锅烧鸡却和两次别离有关,一次是他背景离乡远赴天津,一次是和父亲生离死别进入戏班。在苦水浇灌下,他成了一代京剧大师,一株盛开在中华传统艺术大花园中的“白牡丹”。


秋收后,阜城县谷庄村土戏台上正热热闹闹地唱着梆子《大登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挤进人群,一脸羡慕地望着台上,他被台上演出深深地吸引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和梅兰芳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


第二年秋天,阜城一带遭遇大旱,土地干裂,生活无着的农民们背井离乡,再也无心唱戏。而慧生的父母也为生活所迫带着他和哥哥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家乡,踏上了逃荒讨饭的路。临行前,卖烧鸡为生的邻居从担子里拿出个煮落了架的烧鸡来跟他们告别。在孩子的眼中,这酥软可口、肉香扑鼻的烧鸡无疑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他和哥哥连酥烂的鸡骨头都嚼嚼咽了下去。


一路忍饥挨饿,一家人终于来到天津。这年除夕,荀父买来半只烧鸡,小哥俩高兴地大吃,却没留意父母在一旁落泪。原来实在养活不了他们的父亲,将他和哥哥以50大洋的价格卖予梆子艺人庞启发为徒。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慧生。自此,荀慧生沦为家奴,吃尽苦头,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功练出了硬本领,荀慧生成长为唱、念、做、打无一不精的“白牡丹”,常随师父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庙会上偶尔会遇见邻居,那个善良的汉子总会偷偷塞给他一个鸡头或者两块鸡肝,荀慧生知道那是邻居自己也舍不得吃的,那香味久久温暖着荀慧生幼小的心。


1910年,十岁的荀慧生随师进京,拜访名家学习京昆艺术,从此技艺更上一层楼,后经杨小楼、余叔岩建议,荀慧生改艺名“白牡丹”为荀慧生。这个响亮的名字很快因扮相俊俏、唱腔柔媚婉约被世人熟知,在他刚27岁时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独领风骚几十年的艺术大师。


成名后的荀慧生终于吃得起烧鸡了,但他总觉得少那么点味道。后来得知邻居做买卖折了本,他拿出十块大洋让人捎去,使得那酥烂香软的烧鸡重新又飘香在阜城大地上。


后来王集村的张运起学去了这门做烧鸡的手艺。由于张运起先天残疾是个罗锅,人们习惯把他做的烧鸡叫成“罗锅烧鸡”。据说还曾有阜城人把他做的烧鸡给荀慧生捎去品尝,只是那味道是否又唤醒京剧大师童年的味蕾,我们再也无从知晓。


再后来张运起的儿子继承了这一家传绝技,并逐渐形成罗锅烧鸡独特的制作工艺。出于对老人的尊敬和烧鸡的特点,他们夫妻俩注册了“落锅烧鸡”的商标,从此这一烧鸡制作技艺代代传承下去,被张运起的后人们带向四面八方,让“落锅烧鸡”声名远播,一起传播的还有荀慧生知恩图报的故事。


【手艺】


落锅烧鸡宰杀好的鸡过油,用老汤焖煮,老汤中加有几十种中药材料,包括花椒、大料、肉蔻、白芷、山奈、丁香等;焖要烂而不散,至少八小时以上。出锅后的烧鸡,盘放如元宝,浅红中微带嫩黄,晶莹溢蜜;食之骨肉自行分离,鲜美香醇,可口而不腻。可谓集鲜、香、嫩、烂于一身。


作者:柳斌

编辑: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