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 到N,是在重复大家熟知的事;从0到1,则意味着烙有创新的印记、内含着创新的基因。


这两年来,诸多省级荣誉纷至沓来,一时间让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媒体的焦点:衡职院先后获得河北省发改委“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双创平台项目”,被列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支持计划,河北省人社厅、河北省财政厅“省级示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大文化产业优秀创业平台”…… 这是衡职院高扬双创主旋律、以创新之为书写奋进历程的孜孜探索。细细品读,衡职院对高职教育的探索无不体现着从0 到1 的历程,衡职院学子的成长无不蕴含着从0 到1 的创新精神。


美国斯坦福的第八任校长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指出,大学就要“允许具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人享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生活”。换言之,大学教育的目的,是给予每一名学生以梦想,鼓励其自由思维,培养创新基因,尊重因梦想而产生的勇气,并激励其改变世界。


跨越宽广的太平洋,位于大致相同纬度的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也正致力于让高职学生养成新思维和创业观念、提倡差异化和敢冒风险精神,激发学生们的创业欲,进而培育出他们的“创业创新基因”,使其成为“德技并修双创型金蓝领”。这,正符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和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


眼下,衡职院领导层和同事们正继续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实践创新,不断赋予双创教育以鲜明的实践特色、产业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全力打造“平台支撑+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政策扶持”全链条式的运营模式,并将创业创新教育提升到像专业教育一样的高度,使之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两个强硬支撑,成为学生成才的进化指南。


构建双创体系 把创业精神植入骨髓


“来到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感觉真的不一样,教室如同企业的车间,部分授课老师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课下还能到众创大厦机电创客联盟把自己创新的想法进行实践。”衡职院机电工程系学生陈帅东说。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源于衡职院的课程设置。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衡职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同时实施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差异化和分层次供给,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五段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入学教育(第一段)+通识教育(第二段)”教学。对于新入学学生开设“入学第一课”,组织参观众创空间,培养双创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理论课和实践课,使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为其将来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


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模块(第三段)。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项目式、任务式、头脑风暴、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可喜局面。如工艺绘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学前教育专业“行动导向”、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创办企业培训(第四段)。“拓展式”教学,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新素质拓展》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辅以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类学术报告会、成果展示会、论坛、讲座、沙龙等,帮助学生尝试创办企业,扩大视野,促使其掌握较为系统和深层的创新创业知识。


创业实操模块(第五段)。面向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其成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政策解读、方案策划、技术实现、市场运行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新创业指导,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实务的了解与体悟,同时开展校园VC课程,有针对性进行创业孵化。近两年,学院扶持的学生张倍豪连续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荣誉,并荣获首届全国高职生“阳光奖学金·特等奖”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称号,“河北省最美大学生”称号。学院支持毕业生王斯颐创办的剪纸工作室在众创大厦孵化后走向社会,已晋升为职业培训学校,为社会培训剪纸技艺人才,目前发展为河北省妇联脱贫示范基地。


荣获河北十大文化产业优秀创业平台


衡职院还建立健全双创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出台《学生创新创业学业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直接认定学生授权专利、比赛结果、创新成果学分替代等值课程,更是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大可延长至8年!


搭建双创平台 把创新想法付诸实践


“请问创业导师,您如何看待马云辞去阿里巴巴CEO一职”“老师,在市场中如何寻找商机,怎么利用互联网创业?”“如果就业时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我们该怎么办?”在衡职院校园火种节座谈会上,诸如此类的问题接二连三。


对于这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采取“火种节、加速营、创投会”等方式,提供系统的专门训练,在衡职院每学期都要举办好几场,年培训学生达2000多人次。在指导会上,新生创业者代表、优秀校友、企业家会时不时跟学生坐下来交流,指点迷津,这已固化为制度。


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实现从“0”到“1”的转变,衡职院还积极打造创业导师团队,邀请养元智汇、海江压滤机等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校内教师组成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创业把脉献策。创业导师、创业精英和学生座谈,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创业理念,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衡职院不断找准新载体搭建双创舞台。以衡水特色骨干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9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联盟,成立20个协同创新中心。如与泰华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泰华——衡智协同创新中心”,整体引进习三内画创研基地等。与市交通局、武邑县政府合作,共建企业法人型的衡水衡武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积极打造“衡水交通职教科技园”,不仅为地方及京津冀培养特种车辆驾驶、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将带动和吸引新能源大客车维保中心、标准化驾校等相关企业在园内落地。


学生在电商大战中实战


在衡职院,学习不枯燥创业有平台。学院积极培育双创特色文化,拓展双创第二课堂、举办“双创科技文化节”、组织创客沙龙等;将企业文化融入双创文化建设,以工匠精神引领学生的双创实践;大张旗鼓地树立双创典型,累计提供项目资金支持100万元,强化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等,营造了人人想创业、人人要创业的浓厚氛围。


目前,衡职院正在打造校内校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工作平台。“国家级众创空间”——衡智众创大厦作为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发各专业实训室的项目研发和孵化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衡水湖畔6000 多平方米的“衡水湖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园”已经有多个创新项目入驻;位于武邑境内的“衡水交通职教科技园”,已列为衡水市重点工程市重点项目,年内即将开工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衡水智能硬件网络工坊,正在和工信部积极对接中。多个平台在功能设计和资源配置上实行整体规划、优势互补,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九大功能,推动并实现了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特色农业、工程设计等五大产业的集聚。先后孵化出了80多个创业实体项目,已有5 个文化企业获得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


学生们创新创业的好故事,也不得不令记者大加赞赏:计算机系学生关一轩和他的小伙伴带着“智能折叠旅行箱”车“征战”全国获奖不断;3D打印室创客吴彪团队把新产品设计搞得有声有色,五花八门;闫薇博士和她的学生奔走多地,正准备筹建工程与生态工作室。“创新创业”已不是口号式的热词,而是实打实的教学改革实践。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校企协同育人、产教高度融合、创新创业人才辈出的生机勃勃画卷。


培育双师队伍 带领学生“玩”出名堂


正值寒假,但校园里仍不时看到学生的身影,他们选择了在校学习和科研。


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实训室里,老师廖智慧正带领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查阅相关、搜集和遴选益生菌,以备后期应用到合作企业河北康宏牧业试验中去。她们的课题《复合益生菌制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刚刚获得省科技厅项目立项,后期通过科学测算数据得出研究结果,以提升奶牛抗疾病能力和产奶量。


像畜牧兽医实训室这样的工作室,在衡水职业学院还有很多,如倍豪机器人工作室、税务仿真实训平台、工艺美术品创作室、芳艺花卉创意店、博瑞景观设计工作室,还有已经列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支持计划的“VR测试与互动中心”等。这些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孵化器有着成熟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安全保护措施,并且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满意度较高,满足了全院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需求。


课堂教学


同时在这些工作室,老师往往具有“双师”身份。比如习三内画工作室的教师王习三,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又是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年教师李少博既在校内从事教学,又担任着博瑞景观设计的负责人,带领学生广泛参与省内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项目。


与外界资本、创业资源对接,与内部创业者、平台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能够大胆的带着孩子们“玩”!这种良好的循环,正成为“可持续”的重要条件。


而今,老师们将教学科研链与产业链、供需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机电工程系近两年获得国家级专利共12项,包含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0项,国家级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为衡水炳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了连接套筒包装机,实现自动上料、打标计数和包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3至5倍,深受用户欢迎。机电工程系结合地方橡胶产业所需,与河北吉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为企业设计了软管切割控制系统、全自动橡塑配料控制系统、全自动小料配料控制系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带领着65名学生在2018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当天,为衡水格雷制衣有限公司完成网上商品成交近8万件,实现销售额4190万元,“玩”出了名堂!


如今,衡职院双创教育培养模式已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在全省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下文推广,《中国妇女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等20多家媒体,均以不同形式进行专题报道;主导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河北职教双创研究中心”;办学经验得到省市级领导的广泛关注,给予批示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衡职院,安徽、内蒙古、辽宁等地80多家单位、高职院校相继来校考察交流,累计1000余人次。


多元化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纷至沓来的荣誉,衡职院在双创教育上的追求成为一股求新求变的力量,如同静水深流般在积累储备,在促高教改革中方兴未艾,也带来了招生的强势上扬:2018年同比2012年增长了48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自主创业人员增加,优质就业基地得到极大拓展,实现了从中小企业到世界500强企业的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