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石家庄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右一)为企业办事员服务。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时谆谆嘱托。
全省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从“新春第一会”连续部署,到推出一系列撬动性强、创新性足的政策举措,再到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步步推进、层层发力,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经营主体总量持续增长,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取得历史性突破,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十四五”以来,企业和人才纷纷用脚投票河北,燕赵大地正成为新时代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业的沃土和奋斗者成就梦想的乐土。
一个鲜明信号,河北优化营商环境拼劲十足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当前,区域间的竞争已悄然演变为营商环境的比拼。
2月5日,蛇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会上,35位企业家坐在前排,当面谈问题、提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说措施、答落实。这样的安排,让企业家们感到“腰杆更直了”“信心更足了”。
自2023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鲜明信号,传递出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的坚定决心。
今年9月,在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绿叶嘉奥制药石家庄有限公司,产能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微晶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稳定生产,预计可年产微晶制剂200万支。
在政府专班全程服务下,项目从开工到试运行仅用13个月。此后,公司又有两个重大项目获国家级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金额达14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王超说:“真心诚意的扶持和真金白银的举措,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增强了我们在河北发展的信心。”
王超的感受,道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河北优化营商环境拼劲十足。
“拼”在高位推动,“拼”在系统推进。
“十四五”以来,我省接续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提升工程。进入2025年,全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为总抓手,开展市场活力提质等7大专项行动,推出109项具体措施,持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我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19个行业实现准入准营“证照联办”。创新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连续两年有案例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政务环境高效便捷。我省推动所有涉企事项和民生审批事项集中进驻大厅,实现省级748项、市级581项、县级577项政务服务事项和45个公用事业领域事项“应进必进”。
法治环境透明稳定。《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等法规相继修订出台,《河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预计年内出台,多元保障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备。
优化营商环境,方法是改革、是创新,关键在上下协同、久久为功。
全省各地将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抓服务、提质效,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邯郸打造“办事不用跑”改革品牌,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秦皇岛建立营商助企“秦务员”工作机制,点对点包联企业……一项项务实举措,赢得了企业家口碑,增强了经营主体信心。
一系列小切口举措,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精准高效推进这项工作,就要寻找更多撬动性强的小切口。
“中标了!”今年8月,在网上看到邢台市南和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项目马庄街(富强路—中兴路)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工程的中标结果,河北仡隆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这是一次跨市域远程异地“双盲”评审,以邢台市南和区为主场,以石家庄市、承德市、石家庄市藁城区和邯郸市磁县为副场,“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技术标暗标,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对评标的干扰。
“有了‘双盲’评审,大家公平竞争,我们的顾虑少了,投标积极性更强了。”河北仡隆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以“双盲”评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针对围标串标、打“人情分”等招投标领域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我省全面推行“双盲”评审改革和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全省依法必招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全部采用专家场地“盲抽”“盲定”的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显著提升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自2023年5月我省推行“双盲”评审改革以来,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达25.2万家。
小切口,聚焦的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今年7月,高阳县居民张彦召到当地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为毛巾厂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事项。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他提交一次材料、用一天时间,就办理了税务登记、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个转企”所有业务。
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去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实国务院部署事项,逐项制订工作方案,重构业务流程,丰富集成业务场景。截至目前,前三批重点事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除外)全部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办事用心暖心的服务理念里。
去年12月,听障人士光巍通过手语向省12345热线咨询旱地冰壶队组建流程。很快,石家庄市桥西区残联工作人员联系上光巍,上门帮办。
让听障人士被“听”见。去年11月,我省各市12345热线全部实现手语服务。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通热线手语服务的省份,我省为全国热线无障碍建设探索了经验。
2023年以来,全省热线累计受理诉求5196万件,日均受理量持续增长,接通率和话务员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全省202个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审批等10类增值服务;加快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推动1053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设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信用信息量达59亿条……一项项“小改进”,最终由点及面,结成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的硕果,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一份可感可及的答卷,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若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视作一场大考,那么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最真实的答卷。
前不久,由河北旗腾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设的海兴县30万平方米工程外架钢板网项目建成,预计明年年初投产。
去年底,海兴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企业运用“智慧选址”系统在线完成选址工作。“两天完成项目选址,两个月办完前期手续,三个月就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非常顺利。”该公司负责人蒋传友对实实在在的“沧州速度”赞不绝口。
项目落地,土地为先。“十四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把企业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事。我省各地各部门直面主体关切,不断迭代优化现有服务。
这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2024年,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309万元,变“纸上数据”为“账上红利”。我省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组建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创新动能更强。
这是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今年6月,在唐山市路北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牵线搭桥下,唐山泰田儿童用品发展有限公司收到了21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122家,为企业办理信贷业务9.66万余笔,打通了企业“首贷难”“续贷慢”和银行“获客难”等关键环节。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为企业发展“搭好台”,也要为人才成长“铺好路”,不断拓展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先进光源研发总监柳兴获得2025年度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202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毕业后留校做博士后的柳兴第一次来到雄安,便被这里优越的城市环境和“雄才十六条”的引才政策打动。去年9月,他作为“特岗特薪”高端人才被引进雄安,开启在未来之城的逐梦之旅。
“十四五”以来,我省通过人才强冀战略已引进各类拔尖人才323名,形成了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在制度设计上想深一步,从服务供给上递进一层,河北优质营商环境触手可及、切实可感,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编辑:李耀荣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原标题:记嘱托 感恩奋进丨“优”无止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