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将‘劳务品牌’与‘产业品牌’‘产品品牌’相融合的模式实现了劳务品牌发展的新突破,值得大力推广学习借鉴。”日前,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我市作为河北省唯一劳务品牌建设地级市代表参会,品牌建设成果获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近年来,我市将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培育与市场化运作,成功打造市级劳务品牌21个,其中9个被评为省级劳务品牌,形成“一县一品”乃至“一县多品”发展格局,累计带动就业50余万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布局,构建品牌培育新体系。市人社局聚焦“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各县区调研摸底,出台《衡水市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确立科学的发展路径。在品牌培育中,兼顾传统优势与时代特征、品牌内涵效应与产业外延效应,形成了如“桃城桥梁配件工”“冀州医疗康复器械师”“饶阳果蔬工”等一批省级领军品牌,以及“衡水老白干酒匠”“武邑柜师傅”“故城刹车匠”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市级品牌,构建起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品牌体系。


强化赋能,激发品牌成长新动能。为确保劳务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我市构建市、县、乡三级培训网络,紧扣市场需求和务工人员就业意愿,开展“菜单式”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围绕劳务品牌累计培训30余万人,有效推动从业人员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收入提升。建立劳务品牌全市联动协调机制,通过成功举办劳务品牌推介大会和劳务品牌技能大赛,并将其融入“10+N”就业服务活动中,为品牌搭建了展示、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扩大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与市场认可度。


深度融合,释放品牌综合新效益。各劳务品牌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如“饶阳果蔬工”带动就业9万余人。劳务品牌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冀州医疗康复器械师”吸引近百名高科技人才聚集,提升了产业链水平;“衡水老白干酒匠”劳务品牌则贯穿全产业链,带动超20万人就业创业,成为产业振兴的典范。通过选树刘敏、张大棍等一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构建宣传矩阵,讲好品牌故事,成功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劳务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