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特约评论员:延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1月20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迎来省教育厅专场。五年来,河北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纵深推进“1+4”教育综合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了教育强省建设的生动篇章。



  普惠均衡,教育之光普照城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五年来,河北坚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全省教育支出预计超8000亿元,用真金白银筑牢公平底线。从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四项核心指标均超国家“十四五”末规划目标,勾勒出教育普及清晰轨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7%,公办学校新建改扩建1200所,学位新增109.4万个,县中振兴行动持续发力,阳光招生政策全面落地,“双减”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河北教育普惠化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



  11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一期学生宿舍A标段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提质培优,教育发展成色更足。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五年来,河北聚焦各级各类教育短板发力,实现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全省新增5所本科高校、7所高职院校和96个硕博授权点,11所高职院校跻身国家优质校,306个专业、21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建设行列。269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54.7亿元科研经费,同比分别增长86.7%、56.5%,则印证着河北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质变。更深层次的突破在于教育协同发展,京津314所优质校与河北496所学校合作办学,清华大学等部属高校对口帮扶河北10所县域高中,雄安新区首批疏解高校全面开工建设,“周末专家河北行”达5641场,京津优势教育资源加速向河北流动。



  2025年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项72项……


  产教融合,服务大局势能更劲。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才能释放最大效能。五年来,河北紧扣省委中心工作和全省发展大局,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衔接。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新增本科专业点224个,其中90%面向我省主导产业;产教融合网络不断织密,297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17个校企研发平台加快培育;科研创新价值持续落地,全省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数达5.7万项、金额达68.65亿元,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4.5%提升至14.56%。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斩获33金,再创历史最好成绩,充分彰显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河北实力”。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强师兴教,立德树人根基更牢。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五年来,河北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待遇留人、事业育人、荣誉塑人,持续夯实教育根基。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和师资培养,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成果巩固,“3+1+2”本硕衔接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实施,中小学在职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开办,吸引大批优秀青年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7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共同挺起河北教育精神脊梁。


  教育优先则发展领先,教育强则河北强。从“规模红利”转向“质量红利”,河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燕赵儿女。锚定教育强省目标,这片热土必将以接续奋斗之姿,在育人征程上续写新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冀时评·“十四五”丨锚定教育强省 书写育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