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记者在石家庄四药集团312车间看到,机械臂在生产线间自如翻转,精准高效完成每一个动作,这样的自动化、智能化贯穿配液、制瓶、灌装、灭菌、灯检、装箱等所有环节,工作人员只需在触摸屏上进行参数设置和操作。


智能化已贯穿石家庄四药集团312车间的各个生产环节。图为配料环节。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与传统产线不同,这个车间最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数字化。”石家庄四药集团第二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魏蓬介绍,“2023年12月,312车间投用,目前,我们可以实现日产大输液200万瓶,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是目前国内单产最大的大输液生产线。”


MES系统上线 手抄参数成历史


车间发生的变化,让老师傅了有了更多“新徒弟”。


“最牛的徒弟要数MES系统。”石家庄四药集团312数智化车间信息员刘洋告诉记者。他从业18年,亲眼见证了MES系统为生产效率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刘洋向记者展示一个批次的手写记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按照规定,药企的每一批次药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留生产过程参数。刘洋抱着一摞纸质记录单向记者展示,“这些都是我们原来手写记录的文件,这样的记录可以确保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


长期以来,手写记录严重困扰着产线工人。“但过去,这份工作全靠工人手工抄写。在312车间,工人每8小时要记录4个批次的药品数据,平均每个批次涉及70多项参数,最长的数据甚至多达20位。”刘洋说。


这样的工作流程对老师傅的耐心、细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抄录错误,就要从源头追溯,耗时耗力。


刘洋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业内企业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变化发生在2023年。


这一年,石家庄四药集团试运行MES(制造执行)操作系统,将生产线上的各个工序串联了起来。简单来说,MES系统可以通过类似自动读取条形码的操作一秒钟将所有参数录入到后台。


这样省时高效的操作系统,成为了刘洋的“新徒弟”。“我用电脑就可以全流程管理。”刘洋说,“不过,MES系统对岗位工艺流程、参数及生产时间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记录时间不对,轻则算作记录超前或滞后,严重的会体现为相关设备参数超限,启动偏差处理流程。这也是MES系统对企业生产合规性的约束,是督促操作员合规操作的一种方式。”


秦晶晶(右)向记者介绍大屏数据,这些实时数据可以更好指导生产、提升工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MES系统让传统的“摸黑”生产变成透明化生产。在生产车间入口处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各环节的生产数据,其中的绝大部分就来自MES系统的统计。


“一旦参数异常,系统会立刻亮起红色指示灯发出警报,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介入。”石家庄四药集团312数智化车间技术主任秦晶晶说,“这些数据越精确,就能更准确地指导日常生产。通过累积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AI赋能检验环节 速度提升约50倍


“新徒弟”不止这一个,在车间里的其它生产环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检验环节,一个“大块头”闪光灯快速闪烁,氯化钠以每分钟400瓶的速度“跑”进“暗室”。


“这叫灯检机,借助AI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精准检测出每瓶输液瓶中的微小瑕疵。”石家庄四药集团312数智化车间工人边岩告诉记者。


工作人员正在调整灯检机上的参数设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原来没有AI灯检机时,我们要在暗室用白纸当背景,用强光源逐瓶照射检测。时间长了,眼睛又酸又累。”边岩回忆道。


现在,灯检机的检测速度可达到人工的50倍。有了视觉AI技术加持,灯检工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只需对合格产品进行抽检即可。


“新徒弟”大大解放了老师傅,但这也意味着,老师傅需要掌握更多新的技能。“如果发现新的缺陷类型,我们就要在系统上给AI灯检机加入这些图片,让它自主识别。这些机器会通过积累海量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它检验得越多,识别缺陷的精准度就越高。”边岩说。


智能化改变了生产车间,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刷新了老师傅们的认知。


如今,灯检机旁只需要坐一名工人抽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以前,我们的数据统计普遍有滞后性,当天的数据第二天才能收到。但现在,这个等待时间几乎可以忽略。”对于深耕制药行业十余年的秦晶晶来说,数字化、智能化对生产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让她感受颇深。“智能化设备的加持,把老师傅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研究新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技能相结合,将会为行业发展催生出更多新可能。”


“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升级


从人工灯检到AI质检,从书写记录到云端同步,石家庄四药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正是河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进智能化改造,在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及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


“十四五”期间,河北累计实施省级数字化改造项目3939项,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200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工厂132座,7个企业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3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4家。


“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全流程,既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又能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河北省社科院财贸和数字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春梅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直接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今年1至8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0.1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较1至7月加快12.3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3。


编辑:姜长淼

来源:冀云
原标题:身边的“十四五”·五年十记①丨车间老师傅有了数字化“新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