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拦路虎”。为破解农村“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衡水市创新推出“零工超市+零工市场”双核驱动模式,打造“基层末梢便利店+区域枢纽服务站”的立体化就业服务网络,有效打通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最后一米”。
近日,在饶阳县西崔村的零工超市信息栏前,村民陈芳很快找到了一个附近的零活。“以前找活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打听,现在好了,遛个弯的功夫,看看信息栏,扫个码,活儿就找到了!”陈芳高兴地说,“超市老板咱都认识,他介绍的活儿,心里也踏实!”
这声“踏实”,道出了衡水市将1816家“零工超市”建在村头的初衷。这些超市依托乡村小店、卫生室等熟人场所,选聘可信赖的“领办人”,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将就业服务精准送到百姓家门口。它们像一个个灵敏的“神经末梢”,收集零散需求,提供“短平快”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村民步行可达、信息即时获取”。
如果“零工超市”是“前沿哨所”,那么布局在县市区的24个“零工市场”就是强大的“后方枢纽”。在这里,智能终端设备取代了传统的信息栏,求职登记触屏可及,还能获得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链条服务。饶阳县零工市场精准聚焦本地特色果蔬产业,从育苗、种植到采摘、分拣、包装,开发全链条灵活岗位,为果农菜农高效匹配靠谱零工;深州市零工市场开展企业用工公益大讲堂,围绕企业用工风险防范、安全生产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一种创新模式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其内在的驱动力。衡水市巧妙地引入了“政府+市场”的双赢机制。政府负责引导和监管,同时引入3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参与运维,既解决了公共部门人手不足的难题,也为市场注入了活力。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群众,提升服务质效,开发了衡水市零工超市微信小程序,通过数智赋能,实现零工超市与零工市场间劳动力与岗位信息数据共享、业务需求与统筹落地同步的协同格局,形成“小需求在超市解决、大需求到市场对接”的闭环,构建起“县带动乡、乡辐射村、村直达户”的全域覆盖灵活用工服务体系,有力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进一步助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目前,我市已设立零工市场24个,优化调整建设零工超市1816家,覆盖56.6万劳动力,对接1.3万余家企业,提供5.23万余个岗位,今年以来服务2.36万余人次,为稳就业、保民生注入强劲动能。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