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国留学需求复苏与留学生学业压力加剧的叠加背景下,“海外大学课程辅导”的相关行业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需求大、增速快、参与者众,但行业相关标准与治理结构仍处于早期建设阶段。
根据G-Talent Consulting(上海骥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折页背后:国际教育市场乱象洞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当下留学生学业辅导行业的专业化玩家已初具规模,市场也在往更注重“方法论+合规”的方向展开重塑。

01
背景:需求回暖,治理滞后,专业化力量正在进场
在经历了2020年的下滑后,全球学生流动在疫情后的招生季迅速修复,中国留学需求呈“V字型”回归;叠加英、澳、中国香港等短学制项目的集中供给与STEM/量化课程难度抬升,“海外大学课程辅导”从边缘服务走向刚需配置。
与此同时,行业却仍处于“高速增长+基础设施稚嫩”的早期阶段。
服务供给整体呈“哑铃型”局面:一端是个体/小作坊,价格有竞争优势但服务质量水平波动大,另一端是已经形成教研体系、SLA与留痕机制的专业化机构,提供“syllabus拆解—Rubric对齐—里程碑管理—研究方法与引注规范—申诉流程”的一体化成熟服务。
两者“同台竞技”导致用户体验高度分化,也放大了虚假承诺、师资能力不足、收费效果差、收款跑路与跨境维权难等典型风险;而在生成式AI广泛进入写作与编程场景后,学术诚信与AI使用边界也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点。
02
研究范围与市场刻画:模块化供给、规模持续扩张
报告所称“留学生学业辅导”(下称“学业辅导”),指在中国境内开展、面向在海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学术支持与课程辅导的服务,帮助其适应海外大学教学环境并提升学术表现。

该定义强调三点,即:服务提供地多在境内,服务对象为境外在读的中国留学生,核心价值在于缩短语言适应周期、缩小和消除学习方式与学术规范差异带来的学习落差。
不同于“申请中介”“背景提升”等入学申请阶段的服务,学业辅导专注于“入学后”的学业支持,包括对课堂知识重梳、论文方法与规范训练、作业与考试要点讲解等,按课时计费、可线上或线下开展、辅以1V1或小班等多种授课形态。报告将学业辅导的服务供给拆分为六大模块,即:语言&文化融入、课程辅导、作业辅导、论文辅导、考试辅导与申诉辅导(合规)。
报告显示,目前留学人员群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从人数规模来看,2019–2023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由70.4万人回落至45.1万后回升至68.1万,2024年的人数与2023年基本持平;

从年龄分布来看,23–26岁授课型硕士是主力段,评估密度与求职节奏挤压显著;27–32岁侧重转轨与技能补齐;33岁以上则更看重学位认可与在职兼容;
从目的地来看,英澳为核,新/港上升,欧陆凭性价比加速吸引,美国更趋于“高门槛、强方法”的谨慎选择。
这种人群与目的地的再切片,直接牵引学业辅导服务组合从通用的“提分课”转向“学科方法论+学术规范+项目/论文里程碑”的能力束(Capability Bundles),并要求机构具备跨学科导师库与可复现的教研产出。
03
一手调研:勾勒“痛点地图”
权威数据显示,学业辅导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3.5亿元增至2024年的7.4亿元,CAGR为16.2%。
与需求扩张并行的是需求的结构升级。伴随着学生群体的目标从“拿到Offer”转向“如何顺利毕业、按时完成论文/项目并避免学术风险”,相对应的服务诉求也由“结果许诺”迁移至“方法论+合规”的过程性支持。伴随着课程与论文辅导服务作为主引擎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语言与文化融入”与申诉(合规)需求也同步走强。
在本次研究中,报告团队用“量化样本+深访证据”验证了上述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市场规模已显见扩张,且呈现“总盘增长+结构升级”的双重特征;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足、合同与SLA缺位、支付与退款缺乏保障机制、跨境争议处理链条缺失,让良币与劣币在同一信息面板上竞争,降低了社会信任与有效匹配效率。

这也是报告中提出五条“避坑”原则与六项行业基础设施倡议的逻辑起点,让“好服务更容易成交、坏行为更难以隐匿”。
在全样本分层(学段×目的地×学科)基础上,研究团队采用了定量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化深访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显示,用户对行业乱象的感知高度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六类问题:
良莠不齐筛选难(定价不透明、价格与交付不匹配);
能力提升难保证(仅关注短期结果和分数,学术规范训练缺位);
师资能力不足(无教研、无方法论,AI伦理与边界理解有偏差);
服务“一刀切”想当然(忽视不同留学目的地、学科之间学术能力要求差异,仅提供“模板化”服务);
服务交付标准乱(同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差异较大,标准不统一);
跨境维权孤立无援(跨境主体、证据链薄弱、支付保护不足)。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直接的财产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学业进度缓慢与学术信誉受损:尤其在短学制与高密度评估的“时间压强”下,一次申诉失败或学术不端的认定,往往会对学员完成学位与后续求职产生连锁影响。
04
“避坑指南”:五条最有效的简单原则
面对信息噪声与质量分化,报告将用户可执行的筛选策略浓缩为五条:
优先选择国内资质齐全的机构——合规主体维权路径清晰、执行成本更低。
选择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牌——跨越多学期周期、教研与排产更稳定。
把真实口碑放在首位,特别关注负面样本——随机取样、能联系到往届学员更关键。
规模化、教研与师资配置到位——有标准化SLA、教案/错题库/方法论工作坊与跨学科导师库。
学术规范与AI边界明确——合同/课程写清不做事项,保留版本历史与原创声明,只做方法与结构指导。
这些“低门槛”检查点,对普通用户而言简单、可复现、辨识度高;在实践中能有效筛除高风险供给,显著降低交易与学业的不确定性。
此外,报告还提供了一份包含从不同角度筛选可靠学业辅导机构的检查清单(Checklist),大大增加了可操作性。

05
主要玩家与评价:五维度加权,竞争格局初显
前文提到,与学业辅导需求同步扩张的是参差不齐的服务供给:持续分化的用户体验、不断放大的典型风险,市场对服务质量的预期日益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以教研体系与合规能力为支点的专业化机构已经形成可复制的服务模式与口碑。
依据上述五项原则框架,报告指出,专业玩家的竞争优势开始清晰化:可验证的师资与教研体系、标准化交付与留痕、对不同学科/目的地的能力设计,正在成为服务差异化的关键。
据此,报告构建了“五维加权”的评价模型,对海马课堂、路觅、辅无忧、考而思等行业主要参与者进行横向刻画——结论不是“终局排名”,而是对各自相对位置与结构性优劣的阶段性映射,也为行业走向“以质量与合规为核心的良性竞争”提供可参照的路标。

基于定量研究中用户自陈的决策权重,我们在全职师资占比、服务学生数量、师资硕博学历占比、机构口碑、服务质量五个核心维度上构建标准化评分并加权。结果显示:
海马课堂4.7分(现阶段综合表现领先,教研范式与流程化交付较为突出);路觅教育4.3分(在部分学科与项目型课程上表现靠前);辅无忧4.2分、考而思4.2分(为行业主要追赶者,单线条优势清晰)。
需要强调的是,评分仅适用于本次样本与口径框架,意在刻画“相对位置”与“结构性优势”,不构成对任何机构的绝对背书;在不同目的地与学科切片下,排名可能出现差异,这也是行业“分场景竞争”的常态。
此外,报告建议,围绕服务分类与边界标准化、标准合同与信息披露、导师资质与持续教研、学术诚信与AI使用红线、支付与消费者保护(托管/冷静期)、跨境在线争端解决(ODR)与认证协同六个方面,尽快形成可执行的“行业基础设施”。
报告主张由行业协会牵头定义标准与自律评级,平台在交易链路内嵌披露/托管/留痕与ODR,监管与高校完善备案与认证通道的对接。通过三方协同,可以把“好服务更容易成交、坏行为更容易付出代价”的激励机制真正落地,使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增长”。

结语
当前,学业辅导行业正站在一个需要规则重塑的增长点上:需求与供给在量上已经相遇,下一阶段的决定因素将是定义、证据与流程——谁能用清晰的服务边界、可审计的交付证据与可追溯的流程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谁就能在增长与信任之间建立起真正可持续的护城河。
学业辅导服务不是“分数外包”,而是一套围绕学习方法、学术规范与过程管理的支持系统。
报告也显示,随着需求端的成熟与供给侧的专业化,行业有机会在未来几个评估周期内建立起可信的标准与声誉。而要做到这一点,既依赖机构的教研自觉,也需要平台的交易治理与监管/高校的制度接口共同发力。
只有这样,留学生与家庭才会在信息极度繁杂的市场中,看到真实而可依赖的“折页”。

欢迎访问G-Talent官网网站,进入”News & Report“ 板块进行免费下载!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报告发布」《折页背后:国际教育市场乱象洞察》解读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