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5年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这是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宏伟蓝图,在接续奋斗中描绘;时代华章,在砥砺前行中书写。本报今起开设“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专栏,聚焦我市项目建设突破、新质生产力培育、民生福祉提升等,多角度呈现基层一线践行全会精神的创新探索,全方位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生动实践。
11月5日,枣强县大营镇。
达盛源皮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赶制新款皮草服装。在产品展示区,一件件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皮草服饰陈列其间,光泽柔顺、款式新颖。


董事长马红刚结束了一场与海外办事处的视频会议,额头上还沁着细密汗珠。
“现在不仅要在制作、销售上下功夫,更要懂设计、懂市场、懂国际规则。”马红刚感慨道,“这两年,我们能稳住阵脚,实现销售增长,靠的就是国家对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好政策一个接一个,让我们心里有底、干劲十足。”
马红刚口中的“底”和“劲”,正是源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和“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发展未来产业”。这让马红刚豁然开朗——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与新质生产力结合,就能“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来说,就是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创新销售模式、占领更大市场。”马红刚说。为提升产品附加值,达盛源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计研发,与国际设计团队合作,追踪海外审美趋势,推出个性化、轻奢化的定制产品。另外,公司还积极拥抱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通过新业态将“大营制造”直接推向全球消费者。
达盛源正是枣强大营皮草产业蓬勃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大营镇已形成集特种养殖、熟制、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加工皮草超500万件,产品远销4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值达216亿元,出口贸易总值超6亿元,“世界皮草看中国、中国皮草数大营”的美誉响彻中外。
“大营皮草产业发展到今天,靠的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更是与时俱进、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大营镇党委书记安长宝在走访企业时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就要扛起责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当好企业坚强后盾,全力推动皮草产业与数字经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支持像达盛源这样的企业‘链’接全球,带领整个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全会精神在大营镇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最好答卷。未来5年,‘天下裘都’的金字招牌一定会更加闪亮夺目。”望着车间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马红刚眼神坚定、信心十足。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