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营”新机 产业立根链天下
——枣强大营以创新解锁皮草产业升级密码

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开幕现场。

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模特走秀。

大营电商直播基地,一位主播正在直播销售。

国外客商正在挑选产品。本组照片均为陈康摄
金秋时节,“天下裘都”枣强县大营镇宾客盈门。2025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在此圆满举办。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行业盛会,不仅见证了3.2亿元销售意向金额的亮眼成绩,更全方位展现了大营镇历经3000余年传承的皮草产业,在集群化、创新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全新蜕变。
千年传承:从“裘祖”故里到“世界皮草看中国”
大营镇是中国裘皮产业公认的发源地。相传商末丞相比干在此发明制裘工艺,被尊为“裘祖”,秦始皇曾下旨赐名“天下裘都”。从殷商时期的工艺萌芽,到明清时期的产业兴起,再到当代的全球知名,大营皮草历经3000余年传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皮草之乡”。
目前,当地裘皮产品涵盖十大系列近4000个品种,构建起集特种养殖、熟制、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年加工各类裘皮服装超500万件,产品远销4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大营镇皮草产业生产总值达216亿元,出口贸易总值6亿元,“世界皮草看中国、中国皮草数大营”的美誉响彻中外。
深厚的历史积淀,更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文化底气。当地拥有“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裘祖比干的传说”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营裘皮”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盛会启幕:全球客商共赴“裘都盛宴”
10月28日,博览会开幕当天,国内外头部皮草品牌、原料供应商、电商平台及1000余名客商,共赴这场集展示、交易、交流、创新于一体的皮草行业盛会。
灯光璀璨的展厅内,枣强皮草产业的发展脉络与创新成果徐徐铺展:高端裘皮大衣、时尚皮草服饰、精致皮草工艺品、实用羊剪绒制品等上千种产品琳琅满目,展位前人流如织,洽谈声、咨询声此起彼伏。T台秀场上,200余件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皮草新品闪亮登场,引发现场阵阵赞叹。
“这些产品将非遗技艺与流行元素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来自俄罗斯的皮草设计师德米特里·卡拉谢夫参观后由衷感慨。参展企业枣强县晟名源皮草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孟庆兰同样难掩兴奋之情:“为备战本次博览会,我们组建专门研发团队,耗时一个月优化生产计划,新品在开展首日即达成意向订单200余万元。”
除产品展示外,博览会还设置多元环节为产业赋能。“皮草产业绿色转型论坛”上,行业专家与企业家围绕生态养殖、环保加工等议题深入探讨;“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非遗展示区,老艺人现场演示皮毛鞣制、手工编织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千年工艺魅力;电商直播区有1400余个抖音、快手直播间同步开播,通过实时互动答疑,打通线上销售链路。
据统计,博览会开幕首日现场交易额逾360万元、线上交易额1290万元,展会期间累计达成销售意向3.2亿元。博览会成为展现枣强皮草实力、链接全球市场的关键窗口。
产业筑基:集群化发展构建全链条生态
博览会的火爆,源于枣强县皮毛产业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与集群化发展。近年来,枣强县以集群化发展为路径,推动皮毛产业从分散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构建起覆盖“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
在产业链上游,绿色生态养殖基地成为原料品质的“压舱石”。枣强县忠良胜业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行业标杆,建成占地300余亩的生态养殖园区,采用“种植—饲料加工—养殖”循环模式,自主研发饲料配方,养殖的进口貂品种品质优良,今年存栏2.2万只,计划明年扩展至存栏3.5万只,为下游企业提供稳定优质原料。该公司2017年被认定为“优质供种基地”。
加工环节,枣强县形成多层次加工体系,覆盖不同市场需求。全县拥有皮毛加工业户1.6万多家,一般纳税人企业1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从业人员8万人,年加工各类裘皮服装500多万件,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大营镇皮毛工业园区,200余家企业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硕豪毛皮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精细化生产流程管控,打造出众多市场认可的“网红尖货”。
产业配套的完善进一步凸显集群优势:创宇仓储等企业建成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线路;全国首家镇级海关报关点实现“就地报关,就地通关”;一批皮毛辅料供应商、设备维修服务商相继落户,形成“上下游衔接、左右岸配套”的产业生态,大幅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技术、营销、品牌多维破局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枣强县以创新为引擎,推动皮草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传统加工”向“品牌创造”转型,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技术创新是核心突破点。当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皮毛一体热熔复合机、火焰复合机等高端设备,推动加工模式从“手工为主”向“机械赋能+手工精作”转变;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多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多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企业投资的人造毛服装项目展区内,年产能50万件的生产线模型,吸引众多采购商关注。
营销模式创新推动“大营裘皮”触网腾飞。枣强县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建成裘皮直播基地、网红直播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多场电商公益培训,培育15家天猫店铺、100余家阿里巴巴店铺及1400余个短视频直播账号,形成“直播—运营—售后”电商产业链闭环。主播曹梦晗的直播间日均销售产品900多单。她说:“直播让粉丝直观看到产品细节,互动性更强,年轻消费者认可度较高。”目前,枣强县皮毛产业年线上交易额超30亿元,大营镇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淘宝镇”,产品远销48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建设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枣强县加强“大营裘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品牌使用标准;引导企业打造“营皮工坊”等自主品牌,通过参与国内外展会、举办皮草文化节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裘皮博物馆、皮毛加工体验工坊,推动“产业+文化”深度融合,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优化生态:“软硬兼施”护航产业未来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滋养。近年来,枣强县坚持“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理念,从营商环境优化、平台建设、开放合作三方面发力,为皮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当地扎实开展“双为”活动深化年,建立“无事不找、有需必应”服务机制,制定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提升办事效率。
平台建设方面,枣强县完善大营镇皮毛工业园区功能,依托国家级裘皮检验检疫重点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权威质量检测服务;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皮毛加工、服装设计专业,定向培养技术型人才;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提供场地、技术、资金支持,培育产业新生力量。
开放合作方面,枣强县充分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优势,鼓励453家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举办国际皮草博览会、参与国际服装展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大营裘皮”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此次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的圆满落幕,既是对枣强皮草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标志着拥有3000年传承的“千年裘都”,正以集群化、创新化、国际化的全新姿态,在全球皮草产业舞台上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张凯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