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更好"抱团取暖",我省积极培育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发展"产业大脑+共享工厂"的数实融合新模式,打造"平台接单、共享智造、标准服务"的企业协作生产新业态,畅通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和园区的发展质量。


"不是没订单,而是不敢接订单",这家位于衡水枣强的小微企业,主要生产模具,因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多、设备投入大,一度遭遇"有单接不了"的"成长烦恼"。


衡水长通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波:


因为小微企业最根本的就是说,买设备的一些资金压力比较大。比如说我们现在做无人机的项目的话,要买一个激光跟踪仪的话可能得一百多万。


如何突破设备限制?长通模具的选择是:入驻由行业龙头企业恒润集团打造的"共享工厂"。


恒润集团副总裁 宋鹏飞:


我们通过这共享去把这十多种工艺全都集合,包括拉挤、大型的模压,还有热压罐工艺,可以满足做军工、做建材、型材等这些个制品的需求。按需,比如说有了订单之后,我需要租用设备之后,然后再随时过来。


破局之道,始于"共享"。除了"共享工厂"这样的硬支撑,去年底,"复合材料共享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更为当地上百家复合材料加工企业提供了"软服务"。企业通过平台不仅可以组团拼单购买原材料,降低成本,还可以实现产线共享。


恒润集团副总裁 宋鹏飞:


通过这集采行动,我们平均为小微企业降低了4.36个百分点的成本。闲置的设备可以在线上实现互通,大家可以围绕这个订单一块儿去协同生产。截至目前我们平台入驻的企业数226家,共享设备730多台套,实时联通了176台套。截止到8月份,我们通过线上去把订单分派给小微一块儿去协同生产,是6000万(产值)左右。


衡水长通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波:


我们在共享工厂里边,然后使用这个共享平台,所有的效率都提升了。我们现在一年的接单量在300单这样,营业额现在在1300万左右,相对于去年来说,我们营业额翻一番了,订单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五六十。我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


共享平台高效匹配行业资源的背后,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而想让数据物尽其用,则需要一个指挥调度的"超级大脑"。今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产业大脑培育工程,就像给产业链配备了"精细管家",通过数据的贯通,给企业提供支持。


在邢台宁晋,国内首家电线电缆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易缆网线缆产业大脑,以"互联网 + 产业 + 金融 + 物流"的创新业务模式,为行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共享、全产业链交易、科技金融等服务。


河北易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洪喜:


通过数据的归集形成了"产业大脑",通过这个"产业大脑"给企业进行指挥中心和调度中心。订单、合同、物流、仓储形成了"一图看全屏,一屏看全缆"。


供应链管理,让企业实时下订单、线上签合同,提高生产效率;智慧云仓,让物料的出入库信息自动生成台账,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智慧物流,一键发货,让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了3%……当地的宏亮电缆就切实享受到了"产业大脑"带来的这些红利。作为一家主营电缆线芯的上游企业,他们的产品在整个电缆制造过程中的占比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生产周期更长。但是现在有了产业链信息的加持,他们可以柔性调整生产能力,大大缩短了供货时间。


宏亮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宏亮:


人家定什么样的铜导体,那易缆网数据平台"欻"就推过来了,我们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就能根据这个下订单、下生产单,实时备货,还能预判下一步的备货,优势更大。一般的时候是当天或者是第二天,他就能把货发走。如果不跟咱合作是3到5天,就差距这么大。


河北易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洪喜:


我们现在聚集了将近七八百家的整个行业的这个数据,8月底,我们整个平台交易规模突破了100亿。


不仅在宁晋,目前,全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0个细分行业都已启动"产业大脑"培育工作。由"共享"破题,以"数据"驱动,预计到2027年,我省将构建形成"1+M+N"的"产业大脑+共享工厂"发展体系,建设1个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打造30个以上的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整合N个共享工厂资源,全面提升重点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等数字化水平和产业资源协同配置效率,推动制造业向"智"升级。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一线经济观察丨河北:构建“产业大脑+共享工厂”新生态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