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中,车流在路网中高效穿梭;智能化改造后的黄骅港,作业效率提升23%;钢铁生产线上,AI模型正优化着能源调度……


近日,在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的一场京津冀投融资合作交流会上,11家京津知名创投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为河北的科技投资基金建言献策。会议室内的热烈讨论,与室外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相互映照。河北,这片承载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任的土地,正悄然改变着产业发展的传统逻辑。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卫星互联网+”示范场景。李雨菲摄


资源聚合:打破创新“孤岛”


河北的产业创新,已不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在河北省科技厅的推动下,一种全新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各类平台正成为支撑产业创新的坚实底座。


今年9月,河北省科技厅发布本年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工作通知,明确提出平台建设布局要坚持少而精、成体系、强能力、重贡献的原则。


平台建设的方向清晰而精准——面向重大国家战略、重点产业和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围绕河北省八个重点产业及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产学研联合申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需求对接活动也相继举行。9月24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校企合作对接会暨北京科技大学与邯郸市企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邯郸市举行,采用了“以需求找成果”的新思路,通过前期征集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近300家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北京科技大学909项创新成果;


10月16日,“双进双对接”——京津创新资源赋能唐山机器人产业集群合作交流活动在河北省唐山市举办,企业围绕政策解读、招商合作等核心需求主动咨询,政府部门则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高效回应,让政策信息直达需求端;


…………


这种精准的“相亲”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京津创新资源赋能唐山机器人产业集群合作交流活动现场。赵子歉供图


政策创新:从“资金扶持”到“生态营造”


从传统的资金扶持转向全方位的创新生态营造,从提供项目支持到科技金融加持、给予场景机会……河北省的科技政策工具包正在不断丰富。


今年10月,河北省科技厅联合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新推出两种科技保险产品——“概念验证与小试综合保险”和“中试综合保险”。河北省科技厅将这两种产品纳入河北省科技保险产品补贴目录,定为A类保险产品,给予最高50%的保费补贴。


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分散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环节的创新风险,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问题。


工人在位于任丘市的金狮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苑立伟摄


在省级政策引领下,各地市也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创新路径。


张家口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张家口市建立了‘企业需求库—科技成果库’双向清单机制,集中向各县区推送100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通过‘实地考察+精准对接’的模式,搭建承接科技资源平台。”


沧州市则选择了场景开放的路子。中国电信沧州分公司技术团队深入田间调研百余次,确保每个AI场景直击治理痛点。在盐山县建设的数字乡村平台,已覆盖全县11个乡镇391个行政村,乡村治理迈入“智治”新时代。


人才培育:从“单一引智”到“系统育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河北在人才培育方面不断创新机制,从单纯的引进智力转向系统化培育创新人才。


近日,河北省科技厅下属单位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出资设立“西安交大(河北)项目经理校地联合培养试点”。


“该试点围绕河北省八个重点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面向京津冀区域,依托技术经理人队伍,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在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结合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技术经理人向职业项目经理转型。”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孙立永说。


在今年9月组织的科技人才服务研讨会上,来自京津冀高校院所、市县乡有关部门、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和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靶向引才、破解人才“水土不服”难题、精准高效服务企业、留住用好人才等主题,分享实践经验与思考。


“今年以来,我们挖掘梳理企业一线技术需求200余项,开展精准产才对接活动10余次,助力60余家企业和地方政府与北京7家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达成合作意向27项,签订合作协议或技术合同12项。”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玉慧介绍。


测产专家对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旱碱麦麦粒进行水分检测。傅新春摄


河北省科技厅的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正在燕赵大地结出硕果。“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用好科技成果竞争性评价、权威性评价和科技成果竞价机制,开展‘场景创新 赋能产业’系列活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河北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技术赋能产业创新的河北实践,已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在河北省科技厅的穿针引线下,雄安的未来之城、唐山的智慧港口、石家庄的生物医药、衡水的特色产业集群……这些分散在燕赵大地的珍珠被串成精美的项链。


河北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精准对接各市主导产业与县域特色产业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策源地,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努力实现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质的飞跃。”


创新要素的充分涌动,正让河北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标题:【冀观察】科技赋能河北产业,如何从“相加”迈向“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