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人才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近年来,阜城县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人才库建设为抓手,构建“建库夯基、育库提质、用库增效”全链条工作体系,让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充分释放能量,为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准建库:筑牢人才工作基石


阜城县紧扣“广覆盖、分类别、动态化”的核心原则,科学搭建人才信息矩阵,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人才库体系。精准区分村内村外、乡内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五域”范围,将阜城籍名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行业贡献突出人才及阜城学子等七类重点群体全面纳入管理范畴,实现人才资源“一网统揽”。


为了确保人才库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阜城县建立了全周期动态更新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摸排、定期走访核实、个人自主申报等多元方式,动态完善信息库内容。目前,库内人才总量已达5938名,为精准施策、靶向用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阜城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构建“五域七类”人才库,精准聚焦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领域,系统梳理人才需求与供给。通过对入库人才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理,深度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


精准育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育训结合、提质增效”的目标,阜城县构建了分层分类、精准滴灌的人才培育体系,助力入库人才在实践历练中成长成才。


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阜城县靶向发力。精心举办护理技能竞赛、汽车维修技能竞赛等活动,覆盖500余人,并择优推荐80余人参与省市级竞赛,斩获多项荣誉。这些竞赛不仅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激发了他们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针对重点群体培训,阜城县精准施策。聚焦女性人才成长需求,开展普法宣讲、矛盾纠纷调解和电商技能特色培训等,提升女性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指导课堂”,持续优化人才回流政策体系,厚植学子回乡发展情怀。新就业大学生李阳蕾就是受益者之一,她今年6月份毕业,通过大学生见习岗位进入公司,从事外贸业务员岗位。“公司同事相处融洽,福利待遇也挺好。”李阳蕾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


在医疗领域,阜城县创新推行“外派进修+专家坐诊”培育模式。选派6名医护人员赴省市优质医院进修深造,既加速了医疗人才能力提升,更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阜城县立足数字时代发展浪潮,精心开设“AI赋能阜城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深度解析智能技术在基层减负、乡村振兴、党建创新等领域的实践场景。同时,成功举办“河北・阜城产业融合发展暨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汇聚政产学研企多方力量共绘发展蓝图,为特色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精细用库:释放人才驱动效能


阜城县坚持“用好用活”导向,推动人才库从“信息储备库”加速转变为“发展动力源”,促进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高端引智方面,阜城县成果丰硕。依托库内专家人才的人脉资源与行业影响力,搭建“以才引才”黄金桥梁,与10余名中外高层次专家成功签约,推动8个重大项目落地,为关键领域突破、重大项目攻坚注入“最强大脑”。


产才融合是阜城县人才工作的又一亮点。今年以来,围绕支柱产业精准引才聚智,注入强劲动能。明润科技博士团队攻克TPU珠粒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佰达铭盛研究生团队斩获10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人才的引入,有力推动了15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协助41家规上企业完成8400万元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00余万元。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人才红利持续惠及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金属制品和装配式集成房屋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40.97亿元;果蔬产业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3300亩,引进新品种9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河北佰达铭盛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总经理耿际林感慨地说:“在县委人才办的帮扶下,我们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外贸的,还有技术方面的人才梯队,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问题。”


阜城县通过精准建库、精准育库、精细用库,构建了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让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阜城县将继续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库建设,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