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从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市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9.2,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等多项指标居全省首位,“数改智转”推动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王坤增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全力推进,出台了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举措,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政策体系,初步构建了市、县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深耕“双网”建设,筑牢数字化转型基座。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内网外网“两手抓”,有序推进体系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抓外网提速扩容,全市累计改造、新建5G基站8742个,“双千兆”网络实现重点园区和产业集群全覆盖,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100%。衡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投用,系统算力规模达每秒6000万亿次浮点运算,数据存储能力20PB,累计服务用户超1.4万家,完成各类计算任务近1000万项。抓内网改造升级,积极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培育市级平台4个,上线1000多个软件产品,服务企业1500余家;争列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28个,形成12个可推广复制的标杆示范案例。


聚焦“三维”驱动,激发数字化转型活力。立足“点线面”统筹联动、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打造标杆示范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夯基、提级、领航”三大行动,省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设备上云贯标试点企业分别达到2家、5家、6家;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31个,卓越级(国家级)智能工厂1个,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零”的突破;“蒙牛乳业产供销存一体化协同管控能力”和“中裕铁信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数据管理能力建设”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产业链协同增效,全市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34.6%,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70%,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两项均居全省第1;格雷服装、和平铝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居各自产业全省第1,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园区、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实施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提效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七进”即“政策、设施、技术、标准、应用、企业、服务进园区、进集群”落地见效,加快推进“共享智造”,确立“1+4+4+N”建设路径,发展“平台+集群”融合创新模式,实施“产业大脑+共享工厂”新生态。


王坤增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健全推进机制,细化配套举措,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硬件”基础,全面优化“软件”支撑,积极打造良好服务生态,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跑出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