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清晨的阳光刚掠过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的千亩玉米田,几台玉米收割机便开进了翠绿的田垄间。机器轰鸣声中,挺拔的玉米秆被整齐切割,饱满的水果玉米棒瞬间被精准摘下。剥开刚采收的玉米,晶莹的玉米粒泛着光泽,咬一口清甜汁水迸发,浓郁香气混着机器的运转声,在田间铺展开热闹的丰收图景。



“以前种普通棒子,一亩地忙到头也就挣千把块,现在这‘甜棒子’,光鲜货就能卖个好价钱!”村民马艳丽一边分拣着玉米,一边算着账:“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承包费;农忙时来打工,还能挣钱;等加工成真空包装,我们还能分分红,收入翻着番往上涨!”



这片让村民笑开颜的千亩玉米地,背后藏着西马村的“振兴密码”。几年前,村里瞅准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果断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质水果玉米品种,从播种时的精准施肥,到生长期的绿色病虫害防治,全程照着科学种植手册来。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村党支部牵头搭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架子——2022年,成立阜城县汇鑫园种植合作社,发动村民流转1000多亩零散土地,建成全县首个千亩水果玉米种植基地;银行主动上门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合作社初期资金难题;保险公司量身定制农业保险,哪怕遇上旱涝天气,收成也有保障。



“光种得好还不够,得让玉米‘走得远、卖得贵’。”合作社负责人马滨指着村里的一排灰色厂房介绍,去年村里建起400平方米的冷库,350吨的容量能把新鲜玉米存上三四个月,等错季再上市,价格能高出好几成。


如今,西马村的水果玉米亩产稳定在3000公斤,亩均收益超2000元,比传统玉米种植效益翻了一倍多。田埂上,村民们的笑声、机器的轰鸣声、玉米的甜香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这一根根裹着绿衣的“甜棒子”,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成了西马村最亮眼的产业名片。


通讯员:丁磊  范文义